《品读名句解读王勃》教学设计姜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830002)【设计思想】《滕王阁序》这篇文章选自人教版第四册。《滕王阁序》是千古名篇,生词多,典故多,情感复杂,意蕴深刻,全面把握难度大,四课时都不一定能讲得很透彻。因此,在处理这篇课文时,笔者本着“小切口、大感悟”的思路,从学生惯常所关注的名句切入,品味语言之美,感受一个多面立体的王勃,从情感价值观上来感染影响学生,最终把课题定为《品读名句解读王勃》。【教学目标】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王勃。2.理解《滕王阁序》中王勃的心境。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融情诵读的意识,提高鉴赏诗文的能力。2.揣摩含义深刻的名句,以文字为媒介走进王勃。德育渗透目标在名句中感受才情的王勃,失意的王勃,进取的王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重难点】赏析名句,感悟王勃的人格魅力。【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合作讨论法、引导研读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前准备】1.课前预习处理所有的生字词2.熟读课文,了解王勃其人3.结合资料熟悉文中的所有典故【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情境导入1(课前播放《梦回唐朝》)唐朝乐队在他们的摇滚歌曲中唱到:梦里回到唐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纸香墨飞词赋满江,豪杰英气大千锦亮。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情回唐朝,品读《滕王阁序》。2.课题导入我们先来看一组名句填空。(老师出上句,学生对下句)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④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教师明确:以上都是名句,有的以景取胜,有的以情取胜。飞扬的文字背后是千古文人细腻的情思,傲岸的人格。《滕王阁序》里又会有怎样飞扬的文字,呈现出一个怎样的王勃呢?我们今天的学习方法和目标就是——品读名句,解读王勃。二、朗读课文,确定名句教师明确:《滕王阁序》是古代文坛上素负盛名的骈文典范,句句堪称名句。我们今天也只能窥其一斑,选其部分段落和名句,领略滕王阁的胜景,解读王勃的内心世界。1.朗读:老师范读第二段;学生集体朗读第三、四段;2.活动:小组讨论,分析确定名句。三、学生名句赏析(学生小组合作)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讨论后明确: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尽、清、凝、紫”四字用的极妙,也让静态的山水变的动感十足。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相关链接:①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②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讨论后明确: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滕王阁依山临水。了了几句,滕王阁的具体位置与雄伟气像尽展无遗。色彩缤纷,摇曳生辉。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相关链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2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长天一色。讨论后明确:白云隐没,雨过云散,日光普照,天空明朗。沉落的晚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晚归的渔船在暮色里唱歌,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成行的大雁被寒气惊鸣,叫声消失在衡阳水滨。天上布满晚霞,天空中一只大雁飞过。秋天的水与广阔的天空相接,呈现出同一种颜色。组成了一幅天地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