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有效课堂之转化学困生”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概念的界定(1)“学困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在常态学习过程中难以或无法完成学业任务要求的学生。类似于过去所称的“差生”,但又要与“差生”区别开来,它是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在老师的心目中,应当只有暂时落后的“学困生”,而没有无法教育转变的“差生”。(2)“学困生”成因,是指造成学生学习困难、成绩落后的所有因素,有非学校教育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非学校教育因素有生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有办学思想,教育者自身的缺陷,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力量没有形成合力等;学生自身因素有兴趣动机、习惯等。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构成导致学困生的总体因素。(3)“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主要指老师针对成因,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策略实行转化学困生,对他们加以引导教育,使之在各方面得以发展,并成为一名学习没有困难的学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等。二、学困生转变国内研究的现状及背景1、从农村中学生学习的现状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课外辅导成为空白,加上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动手、动脑的机会,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从而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2、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来看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主动活泼的发展。但在我们常见的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同样的教师授课,同样的教学内容、要求与方法在年龄大致相同的学生身上却呈现出不的效果。以学习效果或学1习成绩划分,往往出现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种情况。但素质教育却要求对这些学困生有效的转化,提高教育整体质量。3、从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需要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的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要改变这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策略研究。4、从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需要来看四中学校是一所郊区中学,在所在周边地区,属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均为较好的中学,学生来自所辖乡各个自然村,生源素质不一、整体素质对较弱、学困生队伍较庞大。所以要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学校内涵式发展水平与能力,就必须对学困生成因、特点及现行的教学进行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改变现状。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1、课题研究的意义英语学困生的英语成绩将直接影响学校整体英语教学质量,在教育与转化措施得力的前提下,英语学困生的学习英语成绩将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对整个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将英语学困生教育与转化策略真正落实下来,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评价观,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最终得到教育的真正目的。2、课题研究的价值(1)在理论上,以往对应于学困生的成因大多归咎与学生英语基础差、智力差、厌学,并没有过多的从教师自身找原因,认为“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天方夜谭,通过对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措施中偏差的方面,从而对英语学困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教育与转化英语学困生进行有益的尝试。(2)在实践上,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提高本区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所遵循的原则(一)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1、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墎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