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培训心得(小议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小议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学生村官培训心得这次大学生村官培训共七讲,其中以课堂形式集中学习占三讲。培训时间不算长,在这不长的时间中我深入学习了领导和专家们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在这七讲中,学习视频所传达的关于建设新农村的意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②加强基层文化建设;③处理好农村社会矛盾,做好群众工作;④深入学习惠农政策法规并依法行政。在我看来,主要可以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1、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统筹城乡发展,就是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中统筹部署,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打破以二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城乡分治格局,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最终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建立起城市和农村互补互促、共同进步、平等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2、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经济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第1页共2页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3、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正如省文化厅厅长章剑华提到,文化是全体人民的精神家园。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4、社会建设。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减少农村社会矛盾,重在抓源头,贵在抓预防。要始终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凡是有明显不稳定风险、影响和谐大局的政策不出台,凡是劳民伤财的事情坚决不干。整合乡镇综治、司法、派出所、信访等力量,加快推进乡镇、村(社区)综合治理中心建设,努力实现农村社会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调、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基层平安联创。建立乡镇领导接访制度,既要引导上访群众依法、理性、有序表达诉求,又要积极主动解决群众反应的合理问题。强化信访督查督办,落实信访受理责任制和失职责任追究制。严格执行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维护法律权威。对极少数无理缠访闹访、扰乱社会秩序的要依法处理。结合我所在的**村来说,发展机遇和矛盾是并存的。只有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全面切实加强和改善,才有助于社会发展的有序、和谐,人民安居乐业,为实现“三城同创”工程发展目标任务凝聚强大力量,抓住机遇实现更大发展。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