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美国大选打开电脑,我开始猜想那些第一次听说或者第一次对美国大选有了点兴趣的青年人最想知道什么,以及我最想让他们知道什么。可想来想去,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总统候选人的辩论离紫禁城很远,而投票的过程又太沉闷。说说美国的政治体制与选举制度吧,估计年轻人提不起兴趣。想不出写什么,干脆看起电视剧来。用三个小时看完了美剧《越狱》的最后几集,这个故事好多情节发生在我正准备降落的亚利桑那州与凤凰城的。《越狱》拍摄于2005年,推出时人气很旺:英俊的小伙迈克尔·斯科菲尔德为了救被诬陷入狱即将被处死的哥哥林肯·布鲁斯而故意“犯罪”,被判入狱,入狱后他开始策划把哥哥带出去的越狱计划。计划实施中,一些重罪犯与轻罪犯也一个一个加入进来。越狱成功后,他们的处境更加凶险,各路人马对他们展开了追捕或追杀。先后卷入了从总统到狱卒、政府高官到联邦调查局探员等,这帮越狱的逃犯还同各坏鬼胎的政府执法人员一起对付名为“公司”的秘密组织,这个组织集中了位高权重的当权者、有钱人与精英,实际操控着美国的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是陷迈克尔哥哥入狱,以及追杀这帮逃犯的幕后黑手。迈克尔等不得不去同“公司”以及贪腐的执法人员、情报人员斗智斗勇,以此洗刷自己的罪名,获得自由。最终的结局当然是邪不压正,自由获胜。《越狱》虽没在大陆内地正式播出过,但据说在那里比在美国还热。想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相比美国大选,肯定有更多的中国年青人对这样的美剧感兴趣吧。不如,对美国这次大选的围观,就从《越狱》开始?人性与制度《越狱》从剧情到场景都比较单调,尤其是第一季,故事几乎全部发生在监狱内。但恰恰是第一季最有看头。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导演为了弥补场景单调而加大了对人物的描写,对人性的揭示。在监狱里,除了迈克尔之外,所有卷入的罪犯即便不是十恶不赦,也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而不得不每天面对他们的狱警,则同样是冷酷、无情与自私的化身。第二季《越狱》的故事场景从监狱内转到监狱外,有些逃出来的罪犯立即暴露了本性,强奸杀人犯T-bag又开始杀人,越狱犯们也开始为争夺一笔钱而相互欺骗甚至互相厮杀。加上狱警、州警与联邦探员的追捕与无处不在的“公司”杀手的捕杀,逃离了监狱的罪犯们离自由不是更近,而是更远了。只要放任人性的贪婪,纵容权力的滥用,监狱外面和监狱里面其实没什么区别。邪恶当道,无人是自由的,到处充满贪腐、欺骗与厮杀。然而,在逃亡与追捕的过程中,逃犯们与追捕者的人性都在发生变化,或者说逐渐暴露出来。那些政府大员、执法先锋与德高望重的“公司”要员们在追杀这群“社会垃圾”的过程中暴露了他们人性丑陋的一面。他们行使权力追求的不是正义而是金钱与更大的权力,冷酷无情的FBI探员Mahone杀起人来,比T-bag有过之而无不及;发誓要和他们一起搞垮“公司”的中情局头头却原来是为了发财而利用他们;还有那些政客,更是翻云覆雨,生活在背叛与谎言中……而那些从监狱里逃出来的罪犯们,却在寻求尊严与自由的艰难曲折中,渐渐露出人性光辉的一面。他们越来越团结,并与那些真正的邪恶展开了斗争。那个处处显得卑下的狱警Brad后来竟然为救自己追杀的罪犯而献出了生命;连杀人不眨眼的变态狂T-bag都有那么一刻想放下屠刀。人性,由善到恶,同由恶变善几乎是一样的容易,有如抛向天空的硬币,落下时很可能是任何一面朝上。人性,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也是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无法绕过的一个坎。由这样一部普普通通的商业电视剧中,我们也能看出,人性善恶不是问题,问题是什么东西引发我们向善,什么东西诱惑我们作恶。在现代文明社会里,一旦那些掌握了公权力的政府官员与执法人员滥用手中被赋予的权力,他们几乎立马就变成比任何罪犯更可恶的罪人;一旦那些依仗权势的利益集团(“公司”)掌握了国家的命运,这个国家不会再有人是真正自由的。关于人性与制度,尤其是与现代的自由民主制度之关系,也如素质和民主的关系一样,一直是争论不休的焦点。中国古代持人性本善的代表人物是孔子与孟子。因为相信人性是善的,所以只要注重教化,克己复礼,天下就和谐了。可惜,不管他怎么努力,就是无法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