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东东..西插花简史西插花简史2.2.艺术插花的基本技巧艺术插花的基本技巧4.4.插花成果插花成果5.5.插花心得插花心得插花艺术的形式与发展,与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有关。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从最初的生存需要,到对美的追求。插花迎合了人类审美的要求而形成、发展起来。东方和西方的插花艺术,各有其独特的发生和发展轨迹,各有不同的特色。东方插花简史:东方风格的插花,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中国和日本都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若翻开历史,日本的插花还源于中国。一般而论,中国是东方插花的主要发源地。中国插花历史悠久,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六朝时期,在南史中就有这样一段描述:“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也许“借花献佛”之名因此而来。作为插花一种形式——手花,是一种常用的贺礼。南北朝的陆凯,曾自江南遥寄长安范晔一枝梅花,并提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古人当时已将花枝作为朋友间的馈赠礼品。唐宋以后,插花渐盛。唐人罗虬在《花九锡》中,较详细地记述了当时插花的容器、剪刀、浸水、和花台等。唐朝李后主(李煜)每到春天,便将宫中的梁栋窗壁、柱拱阶砌都密布插花作品,称其为“锦洞天”,让人观赏。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到洛阳做西京留守推官时,欣赏了各家独具风韵的洛阳牡丹插花后,在《洛阳牡丹记》中写道:“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惜花》诗中写到:“沙河塘上插花回,醉倒不觉关儿咳。”苏轼还在《吉祥寺赏牡丹》诗中,描写了一老人簪花装饰的情形:“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到了明请时期,插花技艺流传更广,可称为鼎盛时期。文人墨客多以此作为描写对象,反映在诗画、小说里,专著也随之出现。著名的文学家袁宏道尤为突出。他在一首《戏题黄道元瓶花斋》诗中云,“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花枝虽浅淡,幸可托贫家。一枝两枝正,三支四支斜;宜直不宜曲.斗清不斗奢。傍拂杨技水,入碗酪奴茶。以此颜斋.一倍添妍华。”仅用了寥寥数笔,就把插花描绘得淋漓尽致。他还在工作之余.栽培花草树木以得其乐。袁宏道在《瓶史》中用非常简练的语言,阐明了中国传统插花的真谛,书中道:“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置瓶忌两对一律.忌成行成列.忌以绳束缚。夫花之所谓整齐者,正以参差不伦,意态天然,如子瞻之文随意断续,青莲之诗不拘对偶,此真整齐也。若夫枝叶相当.红白相配.此省曹墀下树,墓门华表也.恶得为整齐哉?”《瓶史》一书写于明万历二十七年己亥春,距今近四百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详尽论述插花艺术的专著.对推动世界插花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与《瓶史》同时代出现的《瓶花谱》.是由张谦德著的插花专著,也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西方插花简史:金字塔象征着埃及的古老文明。在金宇塔内.法老与干燥的花瓣共室同眠,使人想到古埃及人对花卉的爱意。从公元前一千四百年的一幅描绘工匠劳动的壁画里,可以看见一个俯身在陶器上作画的工匠背后,有插花造型的图案。此画详实地告诉人们,插花较早地出现在埃及。欧洲文化的成熟,始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常用植物制成花环和插在花瓶里作为饰品。古代希腊的一些城邦,尤其是近海的雅典,贸易相当发达。如陶瓶的生产,在前六世纪中叶以后曾垄断了国外市场。陶瓶的样式,从侧面看去不过是外轮廓两条曲线的不同变化.但工匠们却能在这两条线中找出各种不同的比例、弧度和结构上的变化,创造出优雅美丽的陶器。古罗马的兴起也为插花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当时人们习惯用花瓣来装饰环境.用信子、香石竹、郁金香和牵牛花插花。公元前一九六年,罗马战胜了马其顿而做了希腊的“保护者”,五十年后,索性把希腊作为罗马的属地。罗马的统治者很茨慕希腊的文化艺术,古希腊的插花对罗马影响很大。从历史的发展和历史的记载来看.西方的插花是从古埃及的时候开始的。它的和形式的变化,与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等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历经每一个时代,都会产生新的插花形式。如公元初期至中世纪.西欧国家先后步入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