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教学在不同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河集乡第二初级中学陆世英摘要:电教媒体辅助教学正以其能延长信息作用的时间、扩大信息进行的空间、拓展信息传输的渠道而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教媒体已逐步走进中学语文课堂。电教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能够轻轻松松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关键词:电化教学、语文教学电化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广泛运用,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今电教媒体辅助教学正以其能延长信息作用的时间、扩大信息进行的空间、拓展信息传输的渠道而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教媒体已逐步走进中学语文课堂。电教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能够轻轻松松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一、电化教学在小说教学中的灵活应用——再现形象,揭示主题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品的灵魂,它是作家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的特征,只有明确地认识了作品的中心思想即主题,才算是把握了作品的精神实质。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主题呢?必须通过文章的讲述,层层开掘。如《故乡》,这篇小说由于写作年代较早,加上文章篇幅较长含蓄深刻、学生难于理解。而我们先选用录音、多媒体,展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激发学习兴趣,就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故乡》塑造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这两个人物在二十年中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如果学生能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及其变化原因,进而就能深刻地理解主题。但由于初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有限,尽管课本中的文字已对这两个人物进行了深刻的描绘,但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还是很难。为了把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艺术典型形象地再现在同学们的面前,我选用多媒体分别打出了他们的形象画面。当我打出少年闰土画面时,银幕中呈现出少年闰土月夜刺猹的美丽画面(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圆脸,项带银圈,瞪着一双活泼机智的大眼睛,红活圆实的手捏着一柄钢叉,正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一转身,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即被激发起来。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同学们都认真观察画面,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仿佛已置身于那美妙的画面之中。这时,学生不仅能易如反掌他说出少年闰土的外貌、动作,而且能深刻地领会闰土这个小英雄的形象。正当学生沉浸在美的情境之中,我随即打出中年闰土画面。这时,同学们立即从沉醉中惊醒过来,惊异地注视着画面,观察着饱经风霜、迟饨麻木的闰土(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红肿,头上戴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此时,毋须老师多讲,学生已分明地感受到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这时,教师1适时点拨学生再从言行和态度去分析比较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不同之处,并引导学生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使学生自然而然地通过形象的前后对比加深了对小说主题的理解。杨二嫂是小说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她明索暗偷,贪婪刻薄,是个泼妇的形象。尽管书中对杨二嫂的外貌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但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对这一形象的意义认识还不够深刻。因此,在分析这一形象时,我采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看画面听录音,学生闻其声,见其人,充分感知杨二嫂这一泼妇式的人物形象及其与众不同的“尖利怪声”。当同学们看到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张着两脚的杨二嫂时,自然就想起了画图仪器中细脚伶仃的圆规,同时,也深深理解了鲁迅这一形象比喻的深刻内涵。随即,我又打出杨二嫂年青时的图片(擦着白粉,终日坐着,年青漂亮的豆腐西施)。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式分析杨二嫂这一人物形象及其变化原因。这样,教师对作品主题的提炼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