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问题辅导案例(学生行为习惯差)刘丹班级背景今年9月,我接了三年级这个班的数学课兼班主任,让我伤透脑筋。一年级成绩考评在第一,二年级就是倒数第一;二年级时,由于老师工作变动,先后有5个老师去上过数学课,学生成绩不断下滑,家长怨声载道。这到没什么,让我绞尽脑汁的是学生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案例介绍学习方面:无论老师怎么鼓励,上课回答问题的极少,讨论就摆龙门阵,展示几乎无人理会,一节课基本就是老师说单口相声;作业错误较多,作业评讲以后,错了的根本不改,一天两天没改,几天以后还是没改,书写既乱又差,更有甚者把语文、数学作业做在一起;不完成课内作业的占40%,不完成家庭作业的占70%,根本不做的占20%。反正对老师的教育置若罔闻、无动于衷。安全、纪律方面:老师天天讲,学生天天犯。到校或下课后,就在教室里、过道上及校园内打打闹闹,更有甚者趴在4楼栏杆上,让人触目惊心;上课不到5分钟,就有的学生站起来走动、有的跪在凳子上、有的钻到桌子下面等等。清洁卫生方面:安排表就贴在教室里,还要老师每天督促多次,甚至还要老师守到打扫;清洁卫生问题天天讲,学生还是随地乱扔垃圾、果皮、纸屑,教室里一片狼藉,教室后面一堆垃圾;公共区域不自觉打扫,每天要清洁老师来督促;保洁不够等等。案例分析原因主要有三:其一,养成教育欠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老师换得太多,说难听点就是哪个老师空一点哪个老师就去替代一下,学生的心里想反正是代课老师,说不准明天又是另外的老师来呢。对老师的教育教学置若罔闻、无动于衷。因而导致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欠缺,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得不到即时地教育和指正,慢慢地一些不良行为就演变成了不良习惯,某种行为或者意识一旦成了习惯,在短时期内很难矫正。其二,家庭教育严重滞后。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基本是留守儿童,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监管,甚至有的学生寄养在亲戚朋友家里,由于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个人素质等等的不足,导致家庭教育不力。其三,学生自身的问题,就是自制力差。因而,学生的教育每况愈下,造成现在这个难以收拾的局面。辅导方法1.深入全面了解、熟悉情况。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熟悉,而且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等情况熟悉,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2.用无私的爱、真挚的情去感化学生,让他们树立集体荣誉感。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在他们身上,一个多月以来,我天天都坚持提前40分钟至1小时到校,与学生多多交流、谈心,跟他们做朋友,让他们爱上我,慢慢爱上我领导的这个团队,用我的爱心去感召他们的灵魂,从而引领他们的行为。3.正面教育、规范行为。无论是学习,还是清洁卫生以及安全方面,都要教育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怎么做,都必须正面而规范。用班规班纪来指导学生的行为,慢慢把好的行为变成良好的习惯。4.赏识学生,强化优点。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千万不能侮辱学生,不能损害学生的心1灵。用赏识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学生,抓住学生的优点并积极肯定的评价,这样能触及学生心理深层的“自我”,从而较为持久地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5.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好习惯的养成和不良行为的纠正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慢慢来,欲速则不达。人无完人,不良行为甚至错误都在所难免,只要知错就改就行。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毕竟孩子。具体措施1.学生积极参与、民主讨论制定班规班纪、班训、班级口号。2.调整座位,4人一组,每人都有职务(学习组长、行为组长、监督员、保洁员),相互督促,共同进步,全面发展。3.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家庭作业少而精,根据不同学生分层次布置家庭作业。另外,无论是课内还是家庭作业,我都是全批全改,即时发现学生对学习的掌握情况和完成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调整自己的教法。4.在学习方面,成立“一帮一互助组”,教师要随时监管并考核结果。5.自我量化、自我评价、积极落实。每周一评,实行积分制。学生依照自己的行为对照班规班纪实行优者加分,违者扣分,组长登记,教师设立班级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