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案例抓住细节教学案例教学是目前政治课教学中所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不再是传统上的“照本宣科”、“照样讲样”,而是紧密结合时事政治,选取有效的教学案例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实现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迁移。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虽然对案例的使用频繁,却没用发挥案例应有的效果,而是一味追求了教学内容的“花样性”,使课堂教学陷入了“泛形式化”的误区。所以,在案例的选择和使用方面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案例的选择去粗取精,紧扣重点教学案例的种类是非常多的,要求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有一定的技巧性,不能贪图新意、热闹等,忽略了案例对于教学内容的辅助作用,只顾着做好课堂的“面子工程”,而忽视了“里子”的重要性。有的教学案例展示的内容是方方面面的,如果不加以筛选,学生会抓不住案例的重点,切不中问题的要害,会让学生无从下手。所以,教师要对案例进行剪辑去粗取精,突出重点。例如,在讲《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时,我选取了时政热点——叙利亚问题。但是在相关的新闻视频中却发现几乎全部视频内容都在介绍叙利亚的战事,能够体现出来大国博弈的内容并不多。如果把这样的案例呈现给学生,是不能突出教学重点的。于是就把几个视频中关于国家利益的问题剪辑到了一起,对案例进行了加工,着重突出了对同一问题,俄、美、中、法、日等国家的态度是不同的。这样便可以很清楚的说明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正是从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各大国的反映才是有所不同的。二、案例的呈现方式多样,手段各异案例的引入对于案例的整体利用效果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案例可以通过电影、视频的方式引入;也可以通过讲寓言、故事等的方式引入主题;还可以提前让学生做好准备,在课前进行新闻播报,通过新闻的方式引入课题。例如在讲《哲学引言》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哲学的作用,我讲了一个苏格拉底和悍妇的故事,通过苏格拉底机智地应对突如其来的状况的事例,告诉学生哲学思想的重要性。多样的手段会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案例的呈现也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来进行。情境教学也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就是教师设立一个场景,让学生来具体完成情境内容的编排,通过情境的模拟,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点,它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从而将知识点记忆的更加牢固。例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演绎不同的消费观的内容,有的小组表演奢侈浪费的消费观的内容,有的小组表演攀比的消费观的内容,有的则表演绿色的消费观的内容。小品表演轻松幽默,学生也更好的理解了合理消费、科学消费的重要性。三、案例的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学案例要进行深入挖掘,由一个知识点迁移到另一个知识点,为学生树立知识体系,教会学生多方面的看问题,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案例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有时是多方面的,可以由一个方面内容引出其它的知识点,这就需要在分析案例的时候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例如在讲《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时,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结论:国家利益是国家进行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问学生:“看到出发点和落脚点还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政府的工作方针。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的就是要学生通过一个案例的分析回忆起来以前学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四、案例的总结细致深入,抓住细节一般来说,案例的引入及探究会占据大半节课的时间,教师要对最后十几分钟时间进行有效利用,即对案例进行总结。总结可以让学生来做,让学生画出本节内容的知识图,教师加以引导。也可以由教师进行总结,要结合教学案例、教学重难点及学生探究的内容来进行全面的总结。因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探究终究是不全面的,知识点是零散的,教师最后的总结可以为学生树立起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从知识整合的高度进行内容的梳理,并提出相关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