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处处皆文化育人时时于无声当阳市窑湾小学校长朱红平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实现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要努力净化校园环境,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抵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学校应成为最好的小环境之一,并对大环境的优化做出积极的贡献”。校园文化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既包括各门学科科学知识,也包括审美、娱乐等文化知识;既包括课堂学习,也包括课余活动;既包括一定的活动形式,也包括一定的物质形态。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校园文化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在育人方面有着强大的功能。先进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的工作。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那么,如何实现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学校文化品牌呢?(一)改善办学条件,构建优美的学校环境文化学校环境文化是以静态的物质形态存在的一种文化形式,包括具有美育和激励作用的校园布局。加强校园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校园硬文化是实现精神文化的途径与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它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直接表现出学校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形象性,感染力。进入校园,师生所见到的,摸着的,这种就是物质文化,或称之为物志文化。校园硬文化的建设及管理最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指导思想,体现教育性和艺术性。有助于陶冶校园人情操,塑造校园人美好心灵,激发校园人开拓进取精神。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学生不仅是校园美的欣赏者,也应该是校园美的创造者。在校园环境的建设和保养中,组织同学们参加植树、种花、除草等劳动,参加“一天两小扫,一周一大扫”的清洁活动,参加每周一次的劳动课。在劳动中,使同学们培养了劳动观念,学会了劳动技能,也增强了体质,看到校园在劳动中变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看到花更艳、草更绿、路更净,劳动美、生活美、社会美的情操在他们心底得到了升华。在这些美的创造和保护中,同学们学会了做人,学会了求知,学会了劳动,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健体,学会了审美。优美、恬静、整洁的校园环境,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给人以求知的欲望和美的享受,发挥了育人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学校与师生相结合,群策群力师生动手,教学总环境由学校负责,教学区内而非永久性由各班师生动手完成保护,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来促进对硬环境的建设,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校园做到净化、美化、绿化和靓化,“春有花、夏有荫、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