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战烽火》导学案1、知识目标:掌握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能力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独裁进行斗争的史实,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感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热爱我们的党的情感。二、重点和难点重点:重庆谈判难点:挺进大别山三、课前延伸1.你知道楚汉战争中“鸿门宴”的故事吗?抗战胜利后,在重庆又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的“鸿门宴”──重庆谈判。蒋介石设“鸿门宴”的目的是什么?毛泽东为什么仍冒着巨大危险去赴蒋介石的“鸿门宴”呢?四、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时间:15分钟)1、学生观察课本插图《美国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思考回答:A.这幅图反映的历史事实是什么?B.美国的目的是什么?2、“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各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近切悬盼这至。”从字面看,蒋介石“诚心诚意”,“以国家利益为重”实际上真是这样吗?3、课本89页《毛泽东领导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图,思考:面对国民党的疯狂进攻,中共中央和解放军如何应对?五、合作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4、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为什么还要赴重庆谈判?结果如何?5、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6、西北人民解放军如何粉碎敌人的进攻?这一历史史实说明什么问题?7、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在这一时期如何体现?六、知识梳理七、达标检测:1、1945年,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A.讨论停战问题1/4B.讨论成立联合政府C.筹备政治协商会议D.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2、标志全面内战爆发的事件()A.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B.国民党军队发动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D.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3、率部千里跃进,挺进大别山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周恩来B.刘伯承、邓小平C.彭德怀、贺龙D.朱德、陈毅4、材料解析题:“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各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近切悬盼这至。”请回答:(1)材料中“倭寇”“陪都”各指什么?(2)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其真实用意是什么?(3)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取得了哪些成果?八、拓展提升:结合课本图《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示意图》。假如你是当时我军的指战员,你是否选择大别山作为战略反攻的地点?为什么?九、拓展延伸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北依淮河,南临长江,西近武汉,东至南京。就战略地位来看,占领大别山不仅有利于人民解放军挥师南进,而且还可以直接威胁南京和武汉是我军进行战略机动和进军江南的必争之地。1947年5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结束豫北战斗,攻克了濮阳、封丘一带。6月30日,刘邓率所部4个纵队、12万余人,在山东的西南部强2/4渡黄河。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后,连续摧毁了黄河南岸数道敌人的封锁线,歼敌5.6万余人,打开了通往大别山的道路。根据中共中央的不与敌纠缠、直出大别山、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指示,刘邓大军于8月7日突然甩开敌人,分三路向南疾驰,开始了千里跃进的壮举。在经过几天紧急行军后,刘邓大军越过陇海线,进入黄泛区。宽20多公里的黄泛区,遍地淤泥,荒无人烟,行军、食宿均十分困难。17日,刘邓大军战胜困难,胜利通过黄泛区。18日,渡过沙河。20日,部队轻装向汝河急进。至23日,第3、第1、第2纵队在击退沿途少数阻击之敌后,先后渡过汝河,逼近淮河。当第6纵队和中原局、野战军直属队到达汝河北岸时,经平汉路赶来截击的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