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良口中学钟汉初创造性思维,就是对常规思路的扬弃,对某一事物的独创见解。其思维过程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创造性等特征,而且善于随机应变,灵活变通,使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束缚,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早在1983年,邓小平同志就以政治家独到的战略眼光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无诊费“现代化”还是“未来”,都非常需要具有创造性人才。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以指出::“我国的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不强的一个主要因素……”,江总书记还强调:“我们的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是我们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谈谈我在生物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一、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科学,生物是有形的物质,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起源、进化、遗传、生态等方面的知识,既有空间结构和运动状况的描述,又有数量的分析。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上升到抽象思维,才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例如,在学习“脊椎动物”这节内容,运用鲫鱼、青蛙、蜥蜴和家鸽等四种动物的心脏结构简图,进行人分析、比较、概括,可以认识生物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没有离开动物心脏这个典型而整体的表象,而且紧密结合形象特征,进行类比和联想来辅助抽象思维,从而深入地理解动物进化过程。对于原理、原则等概念的形成,如光合作用概念,可首先演示三个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CO2和H2O),产物(淀粉和O2),条件(光和叶绿体),然后通过录象分析和展现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过程,得出光合作用实质,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直观教具来演示抽象问题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训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下基础。二、坚持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求异思维占主导地位,但也要有求同思维做基础。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进行同中求异与异中求同的反复结合训练,才能造就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例如,在学习到“植物的营养繁殖”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嫁接三华李可以用什么作砧木?大家一致认为可以用李种子育苗作砧木,这是思维的求同;至于还可以用什么作砧木呢?这是思维的求异点。学生们勇于探索,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还可以用桃树作砧木;有的同学提出还可以用梅树作砧木……。然后我再概括他们的见解。对于有创见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之后,带他们到学校生物园的嫁接基地,引证他们的想法。通过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创造性得到训练和提高,而且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三、坚持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引结合许多教育家都认为,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训练逻辑思维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加强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逐步学会猜测、想象、归纳等非逻辑思维,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学习了“根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重要器官”,我设计了这样一次活动,首先我预先到生物园的蔬菜实习基地选两个点,在一个点施过量的化肥,使蔬菜出现“烧死”现现象,在另一个点放水浸,使蔬菜出现“发黄”现象。然后带学生到生物园让学生去诊断这两个点的蔬菜。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动用了学生的直觉思维,也训练了逻辑思维。事实上,人类的不少的发明就是先想象后设计出来的,如飞机的设计受到蜻蜓的启发,潜艇的制造是对鱼类模拟的结果。可见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结合的重要性。学生的猜想、直觉可能是错误的,甚至可笑的。但只要其思想有一点可以借鉴的地方,就要鼓励、支持学生大胆探索的精神,并把它引导到正确的思想方法来,切忌对学生进行挖苦、嘲笑,扼杀学生创造思维的积极性。四、收敛思维与散发思维相结合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发散发思维起着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