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教育局关于整体构建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教育部关于整体构建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精神,以“塑造学生完美人格”为目标,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打造德育工作品牌,现就整体构建我区中小学德育体系提出以下意见。一、整体构建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义、指导思想、原则1、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整体构建中小学德育体系重要性和紧迫性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决于德育整体建设水平的高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在科学的目标体系下,多项教育内容、多条教育途径、多种教育方法等因素按照一定规律共同交互作用,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单因素单方面作用的结果。目前,中小学各阶段的德育目标定位还不够恰当和准确;内容安排存在着简单随意、重复交叉、前后脱节和脱离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问题;德育途径没形成合力;德育方法比较单一、简单;评价机制形式化。面对这些现象,要整体构建中小学德育体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提高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2、整体构建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教育的实际出发,从本区和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坚持以人文本,遵循德育工作规律、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规范、科学的设计,力求达到各学段各年级纵向衔接、分层递进,整体构建适应全面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3、整体构建中小学德育体系的基本原则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学生为主体,重在实践的原则;坚持突出特点、体现特色的原则;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系统性、科学性的原则;坚持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条件保障原则。二、整体构建中小学德育体系的基本内容德育工作总目标:增强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荣辱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营造浓厚学校德育氛围;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1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一)中小学德育目标体系1、小学教育阶段德育目标体系(1)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总体目标:初步培养起小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2)小学低、中、高年级阶段主要德育目标:低年级(小学1—2年级):培养小学生爱学校、爱班级、爱老师、爱他人、爱父母的情感;具有基本的判断是非好坏的能力;养成规范的读书写字、独立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养成洗脸、刷牙,注意饮食卫生等个人卫生习惯;养成积极参加课内外体育活动,认真做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的健体习惯。懂得升旗礼仪、餐桌礼仪,尊重家长、老师、同学,会使用你好、谢谢、再见等文明用语;形成能在家叠被、洗简单衣物的劳动观念。形成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努力培养健康向上、生动活泼、充满童趣、受人喜欢的小学生。中年级(小学3—4年级):在低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的情感;具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勤学好问、刻苦努力、专心踏实、仔细认真的学习态度,按时完成作业、热爱读书、热爱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