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需要坚持—读《我“疯狂”我成功》有感读《企业成功,我成长》有感最近拜读了吕国荣和俞继宗两位老师所著的新书《企业成功,我成长》,使我深受启发,让我对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理解更为深刻和透彻。简而言之,企业和员工是一个利益共同体、风险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企业兴,员工兴;企业衰,员工衰,这两者之间是一种互为依托、唇亡齿寒的关系。然而,工作中,许多员工总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打工者,自己与企业之间只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有的甚至还有意地将自己置于与企业对立的位置,心想这家企业倒闭了再找下家,反正都是给人打工。这实在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他们没有认识到企业与自己的命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不知道企业的成功与发展不仅有利于老板,也有利于自己;他们不知道,只有自己所在的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才会得到发展和成长。参与企业的奋斗过程,与企业一起成长,这样的员工更容易取得成功,这样的双赢才是真赢。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案例,让我印象颇深。1999年底,李彦宏从美国硅谷回来创业,赶上了互联网最后的热浪时期末班车,他决定做中文搜索引擎。该取个什么样的名字呢。他一直在思索着,“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火处。”这正是他此时的写照,他想起了辛弃疾的那句著名的宋词,于是,他挑取“百度”来作为自己初创的网络搜索引擎公司的名字。经过5多年的艰苦创业,2005年8月5日,百度公司的股票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上市发行了,发行价27美元,开盘价是66美元。之后一路狂飙,到交易首日收盘时,百度股价定格为122.5美元,市值达到39.58亿美元,股价涨幅达到了疯狂的353.85%。创造了美国股市213年以来外国公司首日涨幅的最高记录,并成为美国历史中上市当日收益最多的十大股票之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6年的苦苦追寻与坚持,李彦宏成功了,他和百度以近乎完美和疯狂的形式向世人再次彰显了新经济的魅力。百度上市,公司瞬间造成了8个亿万富翁,第1页共7页51个千万富翁,240个百万富翁,据说百度的前台小姐身价都是水涨船高,一夜之间达到了几百万,令人羡慕得甚至有些不知所措。此时,百度员工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这是一个企业和员工实现双赢的传奇,当初应聘百度的员工一定没有想到六年后的梦幻财富,他们默默地尽职尽力地工作,同李彦宏和公司一起度过了创业艰难、互联网低潮和坚韧打拼阶段,以自己的能力和表现获得公司的期权,与公司结成牢牢的利益共同体。结果,他们与公司一起收获了巨大的成功。放眼天下,哪一个商界精英不是依靠企业而成功、成长起来的。杨元庆因为联想集团而家喻户晓,吴士宏因为微软公司而成传奇,唐骏因为盛大网络而声明雀噪。那些春风得意的职业经理人们,都因为在各自企业中显露峥嵘而获得荣耀。没有企业提供的平台,他们仅凭着单打独斗,想要取得如此成绩实难想象。现在社会上比较常见的现象是。有些员工始终在不断跳槽,一家换一家却仍然找不到合适的位置,而有些员工却能在同一家公司不断晋升;有些员工不断遭到辞退,而有些员工却能让老板主动加薪。究竟如何才能做到和企业共同成功、一起成长。这本书给出了答案。何所谓企业成功。企业成功最重要是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来就是体现在特定的能力上。而这种能力本身又可以视为多种能力的聚合,因而是完全可以分解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其具体体现形式分析,可大体分解为十个内容,称之为十大竞争力。(1)决策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是企业辨别发展陷阱和市场机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及时有效反应的能力。不具有这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也就成了一具腐尸。决策竞争力与企业决策力是一种同一关系。决策频频失误的企业,肯定没有决策竞争力。没有决策竞争力的企业,也就是企业决策力薄弱。(2)组织竞争力。企业市场竞争,最终得通过企业组织来实施。也只有当保第2页共7页证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完成的事务工作,事事有人做,并且知道做好的标准时,才能保证由决策竞争力所形成的优势不落空。并且,企业决策力和执行力也必须以它为基础的。没有强有力的组织明确而恰当地界定企业组织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