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2/25了解现象提高质量——谈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24/12/25主要内容•一、教学目标“不适宜”现象•二、重点难点“不强化”现象•三、内容选择“不明确”现象•四、学法指导“不重视”现象•五、示范技能“不达标”现象•六、教学手段“不实际”现象•七、学习评价“不完整”现象•八、德育时机“不巧抓”现象•九、课堂效果“不自信”现象•十、突发处理“不机智”现象•十一、安全防范“不到位”现象一、教学目标“不适宜”现象•1.现象–不具体:初步掌握、基本掌握、进一步提高等–不全面:有80%或90%无20%或10%,更好、更差–难落实: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得到提高24/12/25案例分析——篮球传接球24/12/25教师某某时间2011-3-30上午第四节课课型第二次课年级初二(1)班人数31教材1.素质2.篮球器材球车、篮球31个、口哨(教师用球?)地点篮球场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建立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运动技能目标90%的学生能做出双手胸前传球基本动作,80%的学生能在运动中体验运球并能尽量把球控制住。(传还是传接?)技能目标学习提高运球、传接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坚韧的优良品质和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负荷基本部分练习密度在25%以上。(密度等于负荷?是目标吗?)•2.策略–定维度:几个维度、哪几个维度–细表述:照顾全体学生、如何表述能够落实–上到位:练习中观察到目标的达成度如何•(课题、条件、标准三要素)•案例:技能目标:通过学习篮球传接球技术,85%左右的学生能够两人相距3米,按动作要领的要求原地连续传接球10次以上;15%左右的学生能够两人行进间连续传接球10米以上。(测或练中观察)要素含义目标分解课题目标中要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要学生学习的技术动作)篮球传接球条件目标是在什么条件下完成的(决定目标实现的难度)原地两人相距3米两人行进间传接标准目标实现与否的评价标准(改变目标难度的一个因素)连续传接10次连续传接10米24/12/257二、重点难点“不强化”现象•1.现象–不对应:不符合(百度现象)–不准确:有混淆(重难点不分)–无强化:不重视(忽视重点强化)–无突破:无手段(未教准)24/12/25案例分析——前滚翻24/12/25重难点重点滚动圆、方向正难点全身动作协调、连贯、方向正•2.策略–定的准:重点难点有区分,单元课次可不同–教得深: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教深教透–有创新:真正的创新环节应设置于此•假如从主教材运动技能的学习来定:(如学习前滚翻)•重点:单个技术或单个技术的某一个环节或多个(前滚翻的团身、滚动)•难点:学习和掌握某项技术要达到的效果(团身紧、滚动圆、方向正)24/12/2524/12/25三、内容选择“不明确”现象•1.现象•准备部分内容–无关联:准备活动做眼保健操?–量过大:慢跑到快慢、多跑练耐力?–未参与:学生慢跑老师看、老师抽烟?(老师您能和我一起跑吗?)–不观察:队列练习不观察只顾喊口令;单列慢跑跑最前–不到位:未做专门性准备活动24/12/25•基本部分内容–低龄化:高年级学生模仿小动物跳?–无意义:扫把课、背顶沙包、母鸡下蛋(无技能掌握增强体质的意义、无锻炼价值、无教育意义)–不准确:学理不清,单元难控(什么是会了?怎么学会的?多长时间学会的?)24/12/25什么是学会了?——会说了、会做了、会用了指标标准举例(如前滚翻)会说了能说出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能说出前滚翻如何做会做了能独立按要领完成动作能按要领完成前滚翻动作会用了能在不同环境中利用或完成动作能在突然摔倒时用滚翻自我保护24/12/2515•结束部分内容–未安排:没有放松活动直接小结下课(足球课)–不全面:只采用意念放松(闭目养神,听海浪、海鸥声)(保健按摩全关闭)–不到位:时间短、形式化(课上3分)(量大时提出课后放松建议)24/12/25•2.策略–讲科学:课程、学科、科学。(应该学)–目的明:为何选?啥作用?(可以学)–上下通:有关联,服务性。(选择学)24/12/25四、学法指导“不重视”现象•1.现象–不观察:只重教,不重学(讲解动作方法)–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