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设计理念:以读为本,整体设计。将学生的理解和体会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单元主题之下,凭借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教师的有效引领,并辅以情境创设,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真切地感受人物品质,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轻轻”等词语的意思.3、在故事的情境中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时刻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做斗争的精神.难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能够在危机时刻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做斗争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教学过程:一、揭题: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什么内容?……(设计意图:质疑导入,既激发了学生探究课文的好奇心,又为理解课文做了铺垫。)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指名四人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踏踏实实地读文,扎扎实实地语言训练,对课文内容的有效梳理,才能更深层次地解读文本。)三、品读课文,感受危机,体会人物品质。默读课文,用心体会,你觉得读到哪儿你心里特别紧张,画下来,仔细体会。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自读自悟(设计意图:注重感悟,注重体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读自悟,引发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使之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交流汇报:1根据学生汇报出示: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铁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生谈体会,练读。预设:你为什么紧张?从哪儿看出后果严重?想象还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小结:一旦这半截蜡烛燃烧到铁管处,那后果会不堪设想。这时伯诺德夫人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从伯诺德夫人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儿能看出她的机智?他为什么急忙地取?为什么轻轻地吹?在什么情况下轻轻,轻轻吹给谁看,怎么说的呢?)小结:一个“轻轻”让我们读出一个勇敢的革命者,一个机智的母亲。谁能读出敬佩之情?范读。生读。相机板书换机智(设计意图:一“点”一“吹”,一“急”一“轻”,在这字斟句酌中机智的伯诺德形象跃然纸上。)2还有哪儿让你觉得很紧张?出示: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蜡烛也好嘛。”生谈感受。读出紧张。创设情境:(播钟摆的声音。)冒着青烟的烛芯被点燃了,听,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看,蜡烛越来越短,火苗越来越弱,怎么办,怎么办?这时谁出现了?他是怎么做的?出示: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读,你体会到什么?从哪儿体会到的?(从容。在什么情况下他很从容。坐待。他坐待着什么?)你认为杰克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小小年纪却把生死置之度外,读出这种大男子汉的气概。相机板书从容搬(设计意图:学生闭着眼睛,听得那样专注,每一秒都扣住学生的心。紧张与担心的,不仅仅是那份情报,还有许多许多。)3妈妈吹灭的蜡烛被重新点燃,儿子想找借口端走也没有成功,这半截蜡烛仍在燃烧,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此刻的情形吗?(千钧一发,危如累卵……)再读你感觉紧张的句子。生读: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谈读时的心情,练读,读出危急。(过渡:微弱的灯光仿佛是一颗定时炸弹,它和许多人的生死攸关,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到……)引读最后两段。停顿,哎!终于化险为夷了,我们的心也放了下来。出示图片。你想对杰奎琳说什么?仔细读文,你从哪儿看出她的镇定?(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