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同里古镇导游词同里古镇导游词作为一名静默奉献的导游,通常会被要求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沟通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学问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探讨的文体之一。怎样写导游词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同里古镇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同里古镇导游词1第1页共57页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同里巡游。大家看到的牌楼是仿明建筑,它是同里古镇众多明清建筑的代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由原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题写。走过三元桥,我们就进人了具有一千多年建镇史的同里古镇区。依据清嘉庆年间的《同里志》记载,同里“唐初名铜,宋改为同。旧名富士,以其名太侈,乃析田加土为同里”。而改富土为同里则另有一个民间传闻。相传很久以前,浙江富阳一带灾荒不断,不少人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垦荒种地。辛勤劳作加上风调雨顺,而使物产丰饶,人第2页共57页们安家立业,就将这里称为“富土”。直到隋炀帝即位,因其骄奢淫逸,不理朝政,致使国库日渐亏空,有一年北旱南涝,很多地方粮食歉收,交不上“皇粮”。于是,皇上下旨,江南富土每人增缴三斗粮限十天缴清,违者将处以重罚。富土百姓得讯,着急万分。便请教当时镇上一名姓金的秀才,金秀才便如此这般地作了支配。转瞬十天限期已到,催粮的钦差乘船来到富土。金秀才率众乡亲在岸上跪地恭候,钦差一上岸,便催问加缴皇粮之事,金秀才从容答道:“今年受灾,收成大减,难以为缴”。钦差不信,大怒“休得胡言!富土乃富有之地,焉能无粮?若不如数上缴,定要遵旨重罚。”第3页共57页金秀才不卑不亢,陪笑说明说:“大人息怒,请听在下细说。此地原叫?同里?,并非?富士?,请大人明察。”钦差听后迷惑不解,顺着街面东西南北巡察了一大圈,见到的都是“同里”,而绝无半点“富上”痕迹,于是只好罢休。哪位游客能猜出金秀才作了什么支配原来金秀才关照众乡亲用拆字法,将“富”字一拆为二,上去一点,拆田连土,便成为“同里”二字。而当时的书写习惯与今日不同,是竖写的,因此化险为夷,躲过了这一劫难。同里同里,同为乡里,看着叫着都很平白、亲切,因而沿用至今。今日,我给大家讲解同里的一园二堂三桥,请各位随我一起找寻第4页共57页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同里古镇布局别出心裁,市河如网,小桥遍布,街市民居依水而成,并拥有大量的深宅大院和园林古迹。因此在1982年就有幸成为江苏省文物爱护镇。同里古镇导游词2旅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同里古镇游玩。同里镇,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同里旧称“富土”,唐初改为“铜里”,宋时将旧名拆字为“同里”。始建于宋代,截至20xx年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水乡文化古镇。第5页共57页同里古镇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宋代建镇。镇区内始建于明清两代的花园、寺观、宅第和名人故居众多,“川”字形的15条小河把古镇区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其连成一体,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大家看到的牌楼是仿明建筑,它是同里古镇众多明清建筑的代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题写。同里是江南六大水乡古镇,也是一个经常被游客遗忘的地方,因名气不大,加之距离西塘、乌镇以及周庄太近,所以它极少的出现在人们的旅行安排里。第6页共57页同里古镇于1986年对外开放,至今还是曾经清丽古朴的样子,在同里明清建筑多,小船小桥多,名人志士也多。在古镇之中有明清时期的宅院38处,以及众多的名人故居,这些建筑大多临水而建,老百姓们也都择水而居,家家户户为了便利,在临水的一面也都修建了石阶,甚至一些有钱人家还会搭建伸向河面的小阁楼,在阁楼上有吊桶,可以随时取水,尤其在阁楼上一边品茗一边观赏河边的风光,很是满意。走过三元桥,我们就进人了具有一千多年建镇史的同里古镇区。相传很久以前,浙江富阳一带灾荒不断,不少人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垦第7页共57页荒种地。辛勤劳作加上风调雨顺,而使物产丰饶,人们安家立业,就将这里称为“富土”。直到隋炀帝即位,因其骄奢淫逸,不理朝政,致使国库日渐亏空,有一年北旱南涝,很多地方粮食歉收,交不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