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闹海》教学设计洛南县东街小学余春霞[教材简解]《哪吒闹海》是苏教版国标本童话(神话)单元的三篇课文之一。写的是小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大闹东海,制服龙王,使人民又过上太平日子的故事。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清新活泼哪吒形象呼之欲出。[目标预设]1、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称霸一方、兴风作浪、胡作非为、嗷嗷直叫、滔天巨浪”等词语的意思。2、学习课文,在体会重点词语的过程中体验哪吒正义凛然、不畏强暴、勇战邪恶、为民除害,感受哪吒内在形象的丰满。3.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鼓励学生表达交流,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4、学会借助重点词语搭建的骨架把握故事情节,学会讲故事[重点、难点]1、体会哪吒内在形象的丰满2、借助重点词语搭建的骨架把握故事情节,学会讲故事。[设计理念]1、质疑中激趣导学。“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教学伊始,通过出示的“闹海”一词,学生自然想知道“谁”,引出课题,就会对所学的课文产生兴趣,带着解疑的愿望去阅读,就提高了读书、学习的针对性。2、层次阅读中深入对话。阅读教学应在语言文字中走几个来回,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在阅读解疑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自学,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想法,能使学生再次走进了课文,走进了主人公,同时,通过交流又获得了情感的释放。3、阅读对话中有效训练。在感悟课文的同时,语文教学决不能忽略语文能力和思辩能力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不能空穴来风,找准生发点训练,则能收到多种功效。在指导二至四自然段时,指导学生抓住描写哪吒动作的词语,例如“跳进大海”“取下”“一摆”“掀起”“一闪”“扔去”“一纵身”“抖出”等,体会哪吒的机敏和果敢,提升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有效训练。[设计思路]1、设疑促读。教学伊始,通过出示的“闹海”一词,学生自然想知道“谁”,引出课题。接着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闹?怎么闹?闹的结果怎样?这样学生就会对所学的课文产生兴趣,带着解疑的愿望去阅读,就提高了读书、学习的针对性。2、以读感悟。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我紧紧抓住一个“闹”字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先让学生自由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哪吒为什么要闹海?通过朗读,学生悟出“闹”的原因,水到渠成。其次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小哪吒又是怎样闹的呢?”放手让学生充分自读,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小哪吒闹了几次?每次又是怎样闹的?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体会弄清哪吒闹海的结果。3、述中积累。学习语文是为了运用语言,在感悟原文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而复述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学完全文,指导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力求做到“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言若出吾之心”。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全面内化课文中规范语言,从而达到“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的要求。【教学准备】动画视频和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题并质疑1.课前播放歌曲《少年英雄小哪吒》,激发兴趣,创设情境。2.揭示课题。师生板书:哪吒闹海(老师故意将“闹”字写很大)3、释题:从课文题目中,我们知道这个童话故事的人物是谁事件是什么?4.指导读课题,同学们看到课题有什么要问吗?学生交流后整理并板书。二、围绕“闹”字品读文章㈠为什么“闹”1.哪吒为什么要闹海?请用一组关联词来表达。(因为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所以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2.出示:“称霸一方”和“兴风作浪”,学生交流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投影出示当渔民出海打渔时,龙王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渔民满载而归时,龙王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渔民在岸边晒网时,龙王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龙王父子就这样,滥用他们呼风唤雨的法力,打翻渔船,吹倒房屋,这就叫——横行霸道(齐),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