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数据的表示(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数据的表示”是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学习内容,是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创造使用教材设计的一节课。生活中经常需要收集数据,而统计图是展示数据的重要方法,经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媒体中,为此教科书安排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和制作。(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能说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决策。3、能按照制做扇形统计图的步骤绘制扇形统计图。4、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养成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扇形统计图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扇形统计图的绘制。(四)教材的处理及其依据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概率统计方法在现实世界中的作用,教学中尽可能地选取贴近学生的题材作为例题或习题。通过引例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中的信息,从而学会读图。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利用一些文字信息绘制扇形统计图,这样由浅入深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里曾经学习过扇形统计图,对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和制作有初步的了解。本节课数据的收集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简单问题入手,让学生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进而养成数据说话的习惯,初一学生积极要求上进喜欢表现自己,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广阔的舞台,让学生充分思考、合作交流和探究,品尝学习带来的快乐。三、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扇形统计图,并在充分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的基础上制作扇形统计图,体会这种图形是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本节课采取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