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三步法”教学毛继东教授的”作文三步法”教学思想像一股和煦的东风吹进了我们的校园,我班有幸作为实验班拿到了《作文三步法》实验教材。以“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让我们的孩子从小远离假话、空话、套话”的一场发生在作文世界的革故鼎新起步啦!一、正确领会作文改革思想理念,师生一道树立信心,提起兴趣,健步在新的作文领域中。首先,我作为作文教学的引导者,放下架子,摆平心态,在备课组的安排部署下统领教材,充分备课,胸有成竹地走进课堂,和同学们同步学习、训练,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平等对话,轻松、愉悦地实施着作文“三步法”(理论训练法则、操作训练法则、成形训练法则),最终创建基本能力结构。二、从感觉训练入手,建立感觉系统,而非词汇系统。用感觉去理解和诠释词汇,而不是用词汇引导感觉。我按照毛教授的理论,切实进行指导,调动他们的感觉器官去看、去听、去嗅,再带领学生通过所及触发想象,“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彩”。这样同学们都写出了可称“言之有物”的文章了。“作文难”摆平了,原来作文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要我写”作文,而是我要“显”生活。我就选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把看见的说出来;用耳朵去听,把听到的说出来;用鼻舌去嗅尝,把其味说出来;动手脚去触摸操作,把过程及其感觉说出来……变换角度、方式,动用自己的多种感官去感觉,尽自己所想、所能“发泄”自己的真情实感;放开学生的手脚和大脑,看见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这样的作文多自由,多畅快,何乐而不为呢三、用思维去编织语言,而不是用语言或语法规范思维。传统的作文常常用以往创造出来的词汇(原本都来源于感觉)来限制甚至取代儿童感觉能力的发展,而思维就依赖于感觉,离开感觉,思维便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语言又来源于思维,作为思维工具和思维结果的语言却常常反过来制约思维的发展。据此,我注重借助实景、实物、真人、真事来作为作文教材内容加以引导,让学生去感受,去询问,去交谈,然后把自己对此情、此景、此物的真实感触说出来,这样既交谈了对事物的感受,又培养了学生用思维梳理、编织材料的习惯、能力,进而积累了个性语言,写起文章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四、用情感去升华主题,而不是用主题去定格情感。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万事万物,多彩多姿,对我们眼前经过的一切,用真实的感情去审视它,在行文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情绪,如同情、厌恶、高兴、佩服、伤感、痛苦……都可叫主题。我善于引导学生把生活中所见、所闻及有所感的东西写下来言其欲言,流露自然朴实的是非、爱恨之感,学生作文的兴趣日渐有增。五、为了更好地掌握毛教授的作文三步法理论,我在讲读课文过程中带着这样的理论去感受。学生读课外书的时候也运用这样的理论进行阅读。比如,文章中是作者听到的是作者触摸到的等,用指定的不同线条标出。在生活中也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用各种感官去感悟生活,写出的文章感情真挚,让人耳目一新。我见学生能快乐地享受万物,心灵在逐渐丰富起来,我坚信,按照毛教授的理论去做,学生喜欢运用各种感官感受生活热爱生活,一定能轻松地掌握写文章的表达方法。六、在作文实验操作中,我还特别注重:1、理解尊重学生。避免以教师的兴趣代替学生的兴趣,以教师的意志代替学生的意志,以教师的认识规律代替学生的认识规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即使不大正确,也不能以一个“错”字了事,应耐心地加以引导,只有在愉快的状态下,学生的身心才能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2、适时地给学生以适宜的评价。作文的评价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不会给学生的作文排名次,而是大加赞赏好的文章、好的句段及学生每一个闪光点;让学生以自己的意愿,按同桌的方式互相评价,有些东西只有孩子之间才有可能相互学会;拿出几篇作文在不公布作者的前提下,请全体学生一起评价、修改。至此,我们真正体验到“作文三步法”确实给作文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全新的操作方式和施展空间,使儿童学会全方位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看、去听、去摸、去嗅。他们眼里的世界由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