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物质的组成课题2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三课时)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领会并弄清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②掌握根据已知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以及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③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书中的例题的自学掌握简单的化学式计算,通过互相讨论能够获得进一步的提高,突破一些难度大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和合作意识。二、教学重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三、教学难点: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四、学生情况分析:对于学生基础较好的班级,思维比较活跃,可结合化学式计算联系生产、生活、社会实际运用进行教学。对于基础较差同学多的班级应该注意不要太快,从基础入手,以好带差。五、学法指导:指导学生从化学式的书写入手学生通过自学书中的例题,掌握简单的计算,通过好学生的自我探索,独立掌握方法,从而带动其他同学进步,教师尽量只作书写规范指导。六、教学方法:采用阅读、讲解、讨论、练习、归纳、等教学法。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问、创景:1、最轻的气体是什么气体?2、能不能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比空气小?3、“使用先进技术生产国际首创的含氮量可达20.1%的NH4HCO3。”的广告是不真实?讲解: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将逐一解开这些谜题。板书:二、有关化学式的计算1.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提问:相对分子质量定义?板书(学生完成):定义: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计算:Mr(H2)=Mr(H2O)=Mr〔Ca(OH)2〕=Mr(CuSO4·5H2O)=讲解:Ca(OH)2、CuSO4·5H2O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巩固练习:1.Mr(CO2)=2.Mr(Cl2)=3.Mr(NH4HCO3)4.Mr〔(Al(OH)3〕=5.Mr(NH3·H2O)=讲解、提问: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我们看作是29,大家想一想学过的气体我们如何比较气体与空气的密度2.计算组成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沿用前面的教学方法放手给学生)讲解:Ca(OH)2中元素质量比计算练习1.H2O中H:O质量比学生思考、讨论。学生阅读教材92页内的容给一段时间记忆学生上黑板写出定义其他人默写。学生阅读教材,自学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学生边练习老师边批改,给学生一些时间,由好学生给较差学生讲解改错学生讨论学生阅读教材,自学元素质量比计算。学生边练习老师边批改,给学生一些时间,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不需举手,谁先背完谁先写,使学生热情高。自学、互助使学习的气氛变浓。能够学以致用使学生熟悉适应这种学习方式。2.Ca(OH)2中Ca:O:H质量比3.SO2中S:O质量比4.Al(OH)3中Al:O:H质量比3.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板书(学生完成):公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计算SO3中O的质量分数Fe2O3中Fe的质量分数KAl(SO4)2中K的质量分数计算NH4HCO3中N的质量分数能力提高:以一瓶钙片的标签(主要成分碳酸钙)、一瓶补锌的口服液(主要成分硫酸锌)、加碘盐(含碘酸钾)为题目。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1.相对分子质量计算;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3.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作业:书后习题由好学生给较差学生讲解改错。学生阅读教材,自学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学生边练习老师边批改,给学生一些时间,由好学生给较差学生讲解改错。两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练,回答问题3。各个小组编写习题包含以上的三个内容: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互相考察。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激发竞争意识,培养合作意识该原子的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质量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