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年月日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年月日是学生继学习时分秒之后,对时间单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教材在编排上注重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例1给学生呈现了一张年历,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回答生活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沟通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还安排“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每月的天数;例2给学生分别出示了2004年2月和2005年2月两张月历卡,引导学生观察,引出平年和闰年的知识,然后再利用“做一做”中呈现的1993年至2004年的二月份月历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说明闰年的判断方法。以上安排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学情分析年、月、日这几个时间单位,学生在理解时有一定困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由近及远地逐步理解他们生活较远的、比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等。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初步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虽没有系统学习过,但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已接触了一些有关的事物和知识,奠定了一定的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就是在此学情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知识。教学目标1.会看年历卡;观察年历,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并记住各月及全年的天数;认识平年、闰年,以及季度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2.经历观察、思考、归纳、抽象和概括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和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实践活动中,经历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年月日教学目标1.会看年历,在年历卡的活动情境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并能熟记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2010年全年有365天。2.经历对年历卡的观察、思考与探究,提高自主学习、对比、概括的能力;从年历卡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3.在小组合作中探索与交流,增强合作意识,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功后的愉悦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大月、小月是教学重点;识记大月、小月、特殊月的月份和天数是教学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2000-2010年年历。创设情境,自主探究,阅读计算,引导发现,合作交流,归纳小结,实践体会。学生每人准备黄色、蓝色彩笔各一枝,2000-2010年年历。使用教材的构想基本遵循教材内容思路,增加情境引入。以歌曲引入年月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为解决问题埋下伏笔。改变教材设问,增加实践探究活动。在新知探究中分别进行大小月的探索与识记,提出问题“一年有多少天?”,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与小组交流的机会,并结合统计表等,有效地把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归纳,激发学生以感兴趣的方式识记,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优化选择。精选习题,巩固拓展设疑。与此同时,渗透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的思想教育,紧密联系生活。小结设置悬念,为学生下节学习做准备。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3分钟)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什么?“时、分、秒”。教师唱“一年有365个日出,我送你365个祝福,时钟每天转了1440圈,我的心每天都藏着一千四百四十多个思念每一天都要祝你快快乐乐;每一分钟都盼望你平平安安。吉祥的光永远环绕着你,像那旭日东升灿烂无比。”这首歌里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时间单位。你们猜猜是什么?生:“年”,师:“还有天”。师:歌里唱到一年有多少日?(生:有时是366日。)学生提出质疑,有时是366日。师反问:是这样的吗?那是为什么呢?揭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年、月、日三个字),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