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土地的誓言》教后反思VIP免费

《土地的誓言》教后反思_第1页
1/2
《土地的誓言》教后反思_第2页
2/2
《土地的誓言》教后反思《土地的誓言》是我喜欢的一篇文章,我被作者热爱故土的浓烈情感所震撼,被作者横溢的才华所折服,被关东原野的美丽、富饶、神秘所吸引。每次面对这篇文章时我总是很激动,我特别想把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情感能传达给学生,能让他们也能沉浸在这“泛滥的热情”中。为了渲染这种情感,我以“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以文动情、以情感文”为目标设计了教学过程。首先,创设情境、激发情感:1、“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的真实视频和显示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老百姓的图片,了解时代背景,以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2、配以《松花江上》歌曲。低沉悲壮的歌声,触目凄惨的画面,使学生处于一种悲愤的情感状态,为理解文章中国破家亡之痛做好了铺垫。其次,以文动情、以情感文1、范读课文,学生感受文章蕴涵的情感。2、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朗读。(教师范读过程中的语气变化,或舒缓或急促,或低沉或激昂,或优美或悲怆,都能使学生感受到文字所蕴涵的情感力量。学生在朗读的时候,也能满含真情,很好地反映作者在文字间要倾诉的感情。)至于那些写作手法等等,学生在揣摩语气,探究质疑的时候提到了,但是,在那样的一种情感氛围下,学生很容易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也没有必要去深入了。最后,以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作结尾(多媒体播放),以激起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再次把情感推向高潮。不仅增加了课堂容量,也是从另一个方面对课文的诠释和补充。一堂课下来,感受颇深。确实,很多时候我们所做的课堂工作都是在分析分析再分析,不把一篇文章说出个所以然来好象亏欠了学生似的。其实,学生也有他独立的感悟能力,我们只要创设合适的氛围,帮助学生感悟就可以了。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的阅读更是如此。唤起学生内在的情感,用文字去打动心灵,少一点传输,多一点共鸣,我想,这样的课堂学生会更喜欢,也更有语文课独特的魅力吧。课后,很多学生在日记里写到了听这堂课的感受。一个学生这样写道:“今天学了《土地的誓言》,我一直很激动。开始的时候,看老师放的那些日本军队在东北烧杀的场面,我气愤极了,听着”九一八,九一八“的歌声,我几乎要流下眼泪……我大声地朗读着‘土地,我的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每一句话都深深地打动了我,每一个字都如炽热的火在燃烧,我感觉到了热血在沸腾……”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并没有我原来预想中的感觉乏味,感觉难懂。反而是充满了热情,或许他们并不完全理解文本中的很多生涩的语句,但是他们依旧能从中读出作者炽热的情感。由此我更进一步想到,面对教材,我们教师一定要有主体意识,该舍的舍该取的取,不能盲目崇拜;对待教学参考、备课资料等工具书,绝不能照搬照抄,即使对课后练习也不一定要处处落实。尤其是对一些比较“难”的文章,如果它的语言并没有极其重要的学习价值,我们要大胆舍弃,许多语句并不需要去分析去鉴赏,否则只会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只要我们在面对不同的文本善于取舍教学内容,善于选择合适的切入口,找准文本和学生对话的共鸣点,就能扬长避短,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和激情。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生动起来,语文才会精彩起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土地的誓言》教后反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