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预设与生成两者的关系包头市蒙古族学校武宇预设和生成是复杂教学活动中相辅相成的两面。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是指教学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生成是指在师生和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预设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生成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教学过程就是生成的过程,总会存在着很多的偶然事件的发生,所以对教师的各方面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高效的课堂生成。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怎样处理好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就显得尤其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一下几个问题:第一,拓展备课空间,形成高质量的预设。一堂好的历史课,得益于老师课前大量的准备、组织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课堂中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和教参作深入细致的研读,而且需要自觉地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有用的信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预设高质量的教案,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只有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出现不同的预想时,才能应付自如。第二,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生成是师生的“即时创造”,是“无法预约的美丽”,它犹如天马行空,不期而至。为此,预设要有开放性,给生成腾出时间和空间。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课堂上的一切都算计在内,把“意外情况”视为课堂异端而加以排除,生成自然也就无立锥之地。所以教师要确立生成的意识,要深入思考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大环节,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指向,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这样在教学中才能迸发出火花,而这些火花就是生成。第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生成氛围。生成的课堂不仅是真实的课堂,更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在生成的课堂中,师生都是课堂的主人,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应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学生,只有在平等、和谐、友好的教育氛围中,师生才能互通有无、互相启发,交流思想。没有一个平等教学的氛围,就不可能有个体之间真正意义的互相推动。作为教师,要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给学生质疑发问的时间与机会,给学生拓展思维的时空。让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验。正如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地教学。教师只有课前充分的预设,才能用动态生成的观念灵活的调控课堂教学,才能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产生心灵的碰撞,真正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