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射吸收反射穿透课件•引言•散射•吸收•反射•穿透•应用01引言物理背景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电磁波(如光、无线电波)在遇到不同介质时,会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包括散射、吸收、反射和穿透等现象。经典与量子理论描述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经典理论和量子理论,为理解这些现象提供了基础框架。课程目的01020304理解散射、吸收、反射和穿透学习并掌握相关的物理概念和术语,如散射系数、吸收系数、反射系数和穿透系数。掌握利用经典和量子理论分析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法。了解不同介质对电磁波的散射、等现象的基本原理。吸收、反射和穿透特性的差异。02散射弹性散射010203定义描述应用弹性散射是指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颗粒、分子等散射体时,会以相同频率的波向四周散射。弹性散射的波长、振幅和相位与入射波相同,仅方向发生变化。在物质光学性质研究中,常用于分析颗粒大小和形状。非弹性散射定义描述应用非弹性散射是指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散射体时,除了以相同频率的波向四周散射外,还会产生能量交换,导致波的频率发生变化。非弹性散射的波长、振幅和相位与入射波不同,不仅方向发生变化,还伴有能量损失或增益。在物质光学性质研究中,常用于分析物质内部结构及化学成分。散射的微观机制描述电磁波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时,会受到其电荷分布、极化程度、振动和旋转等影响,从而产生散射。定义散射的微观机制是指电磁波与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相互作用的过程。应用在物质科学研究领域,常用于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03吸收吸收系数定义影响因素应用表示物质吸收光的能力,通常以每单位厚度的物质吸收多少光能量来表示。物质的颗粒大小、形状、化学成分、湿度等都会影响其吸收系数。在环保工程、材料科学、光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吸收机制分子吸收物质分子对光进行吸收,与分子内部结构有关,如共轭结构、芳香环等。电子吸收物质电子云对光进行吸收,与物质电子云分布有关。离子吸收物质离子对光进行吸收,与离子的电荷数和半径有关。物质对不同频率光的吸收特性可见光区许多有机物和无机物在此区域有明显的吸收带,如叶绿素在蓝紫光区和红光区有强烈的吸收。紫外区许多有机物在此区域有明显的吸收带,如DNA和蛋白质在280nm处有强烈的吸收。X射线区某些无机物在此区域有明显的吸收带,如钙、磷等在2.2keV处有强烈的吸收。04反射反射系数反射系数是指光束或电磁波在两种不同介质间的反射过程中,反射光与入射光强度之比。这个比值通常用小数表示,并用来描述反射现象。反射系数的值取决于入射角、介质界面性质以及电磁波的波长等因素。在某些情况下,反射系数可能会变得非常大,导致反射光束的强度超过入射光束,这种现象被称为反射共振。反射机制光的反射是指光在两种不同介质表面发生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能被原路反射回原介质,另一部分光能进入另一种介质并继续传播。光的反射机制主要包括两种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是指光线在与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反射,这种反射现象通常发生在具有较大曲率半径的平滑表面上,如镜子或光滑的金属表面。漫反射是指光线在与表面不垂直的方向上反射,这种反射现象通常发生在具有较小曲率半径的不平滑表面上,如纸面或墙壁。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在视觉感知和图像处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例如,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中,漫反射模型被广泛用于估计图像中物体的表面颜色和纹理,而镜面反射则被用于估计物体表面的光泽度。在自然界中,漫反射对于我们感知周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使我们能够看到周围物体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相比之下,镜面反射则使我们能够看到物体表面的光泽和湿润程度等特性。05穿透穿透系数定义穿透系数是指电磁波、声波等穿过介质的能力,是衡量介质穿透性能的重要参数。影响因素介质的结构、分子间作用力、声速等都会影响穿透系数。物理意义表示单位时间内穿过单位面积介质的电磁波或声波的能量或强度。穿透机制弹性散射010203介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电磁波或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散射,这种散射称为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介质分子内部振动、旋转等运动也会引起电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