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有效的评价方式作者及单位:任俊霞兰州市第四十四中学课题: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评价方式:同伴评价被评价者背景介绍:元元真是一个让人同情的孩子,一看就是那种孽障人,身体瘦瘦的,稍微有点驼背,脸色发黄,给人营养不良的感觉。我带班主任不久,一次体育课上我发现元元坐在操场边上,脸色蜡黄,就问他原因,他说早上没吃早饭,头有些晕。当时,我对他的父母特有意见,心想家长会上要给家长强调让学生吃好早饭。后来我有时就给他带点香蕉、点心,粽子之类的吃的,偶尔偷偷把儿子的衣服给他,因为他冬天穿得很单薄。碰到我中午不回家,恰巧他也不回家时我就领着他去吃中午饭。我也找他家长谈过,他爸爸是那种老实人,一说起元元就说了他一大堆辛苦,说元元的妈妈在元元很小时就离开了他,他一人既当爹又当妈,把元元拉扯大实在不容易。我本想狠狠说他父亲一通,一听这个情况,就不再多话。后来有一段时间,元元看起来比较开心,又一次上课时,元元不好意思地笑着说他现在有妈妈了,全班同学为他有新妈妈鼓了掌。上学期每个学生填写儿童信息卡,元元没填他妈妈的名字,我要他补填,元元说他没见过他的亲生妈妈,也不知道妈妈的名字,我感慨世上还有这样的母亲。平时元元拿来一个袋子放在教室的书架后面,里面装的是同学们喝完水扔掉的瓶子,装满了元元就去卖掉,得到的一点钱可以买一点自己想要的东西。再后来我发现他的衣服上的污渍并没有因为新妈妈的到来而减少,有一次我就教他放点洗涤剂可以把衣服上的油污洗掉,元元说他的新妈妈不让他多用洗涤剂,害怕浪费。我无以表达内心的感受,认为他依然可怜。课堂教学背景:本学期,在学习“我对谁负责”这一课时,课堂教学中设置了一个情境,每个人都有作为子女、学生、朋友、公民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意味着不同的责任,我们要学会尽到自己的责任。针对情境我进一步设置的问题是:“在这几种角色里面,你最愿意放弃哪种角色?”有两个学生说他愿意放弃学生这个角色,原因是学习苦和累,学不好还要承受心理的压力。很快这个观点就被同学否认,有的同学说一个人根本不可能放弃其中的任何一种角色,因此也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这就是我所要的答案。这时,元元举起手来,很有情绪地说他最愿意放弃子女的角色,我问他原因,他说他不愿赡养他的父母。我记起了他曾经说他有新妈妈时的笑容,就说了一句“你不是有新妈妈了吗?”想不到他生硬地说:“我没有妈妈”,而且伤心地哭了起来,同学们都看着他。至此,我赶快安慰他两句转移了话题。下课了,我还在想元元的话,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滋味。心想如果就此结束元元的问题,对他无疑是不负责任的,对全班学生也是不负责任的。因为元元的观点是明显错误的。那么,如果我把他叫来进行说教,他对我的说教能信任多少呢?或许他觉得自己也很冤。就这个问题对全班同学又怎样交代呢?想来想去,我选择了同伴评价这种学生比较信任的评价方式。下节课,我很自然的提到了元元的问题,对学生说,就元元的特殊情况,老师也是理解元元的,问题是元元真的能放弃他作为子女的角色吗?如果放弃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时,同学们齐声回答:“不能”,问及原因,第一个站起来回答的同学说:“我说了,元元你可别哭。”感谢我的学生,我认为这是一句充满了关爱的话,为后面元元接受同伴的观点打好了感情基础。接着,这个同学说“子女的角色不能选择,同时也不能放弃。尽管元元的父母对他照顾不周,但是毕竟父母把他养育大了,还是有恩情的,所以要赡养父母。”“现在我们正是需要父母抚养的时候,如果放弃了子女的角色就会没有爸爸妈妈,就会没饭吃没衣穿,就会没有家,因为父母就是家。”“就是长大了不需要父母抚养了,我们也要念及父母曾经的付出,赡养他们,他们做的不好,我们要做得好。”“如果成年后不赡养父母,还会受到法律惩罚和他人的谴责。”……同学们七嘴八舌对元元的话做了评价,这一次元元没哭,他静静地听着大家的发言。同学们说的话正是我想对元元说的,相信,同学们的话会对元元有所触动,留下思考。元元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评价方式反思:同伴评价是一种学生比较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