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狄海峰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2.能够借助多种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3.认会本课8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4个生字。教学重点:同目标1、3.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读生字,埋好伏笔。1.语文王国的国王听说你们特别喜欢学语文,就派老师给大家送来了一个奖品——语文百宝箱。你们想和箱子里的朋友见面吗?请看第一个生字朋友。(出示带有拼音的“登”)。谁会拼?教师:这是一个两拼音节。两拼音节的方法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登”的韵母是后鼻音,发这个音的时候要把嘴巴张大,舌头往后缩,让气流从鼻孔里出来,请跟读。老师把卡片贴在黑板上)“登”意思是从低处往高处走,比如,老师登上讲台(做动作)。谁能用“登”组词?全班同学跟读。2.刚才有位同学引出了“登楼”的“楼”,这个朋友也在我们的百宝箱里,老师请它出来跟大家见面。它的声母是l,韵母是ou,谁会拼读?(把卡片贴在黑板上)。当我们每天走进学校大门的时候,就会看到我们的教学楼,我们会说一什么教学楼?(一栋楼)上周老师带我们去二楼的电教室上课,我们会说上了一层楼,跟老师读,一层楼(板书)。今天,我们要登的楼是“鹳雀”(先出示拼音)楼,同学们学得不错,让我们继续和百宝箱的朋友见面。3.出示“黄”。这是一个三拼音节,三拼音节的秘诀是: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接很顺当。谁来拼读?老师给它组了个词叫——黄河,大家要记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4.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第6个生字朋友急着要跟大家见面了,它是更,(出示)也是后鼻韵母,怎么读?谁来说?更表示越来越怎么样。谁能用“更”组词?谁还能用更说话?老师也想用更说几句话,好吗?我希望你们坐得更端正,学习更用心。好吗?让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5.语文王国的国王告诉我,你们已经学会了用拼音识字,它想派一些没带拼音的朋友跟大家见面,大家有信心认识它们吗?(依次出示依、尽、海、流,依次让学生认读,并且说说是在哪儿怎样认识它们的,在这同时将它们贴在黑板上,再让孩子们说说怎样记住它)小结:金钥匙告诉我们,要学会在生活中识字,你们做的不错!金钥匙1还告诉我们,学习语文要经常回头看看,让我们一起把这学期已经认识的三个生字朋友的名字——千里目叫三遍。(教师贴卡片)。孩子们,刚才跟我们见面的生字朋友都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登鹳雀楼》中的生字,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到52页,找一找我们刚才认识的生字朋友在什么地方,用铅笔把它们画出来。老师看谁画的又快又准,要给他奖励。二、学习课文,反复朗读1.画出来的同学坐起来看黑板。这首古诗的题目叫《登鹳雀楼》。“鹳雀楼在山西省的永济县,传说那座楼上经常有一种叫鹳雀的水鸟停留,人们就把它叫做鹳雀楼。《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唐朝的著名诗人王之涣。(板书)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唐诗,老师请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合作,一起读题目和作者,一人读一句,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找拼音老师帮忙,待会老师要看哪个组的同学表现最好,给它们奖励。(四人小组展示)2.哪位同学愿意当小老师?他读一句,同学们跟着读一句。(身体坐正,小手指准)再请一位。3.男女生比赛读。(及时评价)。4.下面,我要看看谁能听懂老师的要求,老师读题目和作者,一个小组的同学读一句。5.全班齐读,6.你们读得太好了,老师也想读。请听清老师的要求,老师读每行的前两个字,全班同学接后面的三个字。三、完善板书,了解大意。1.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我相信你们能够帮老师把这首古诗补充完整。第一句是白日依山尽——板书:白日、山。第二句是黄河入海流——板书:入。第三句是欲穷千里目——板书:欲穷,第四句是更上一层楼——板书:上。(教师在板书完后用简笔画在诗句的外围处画出鹳雀楼的外形)2.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老师请同学们看52页的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简笔画画出山、太阳、水、楼)借机讲解:白天的太阳也就是夕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了,黄河水向大海流去,为了更好的理解诗句的意思,请孩子们跟老师来学一些手语动作,帮助你们理解。2四,歌之舞之,进行升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