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感觉器官sensoryorgans第一节概述一、感受器的类型感受器是指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是能量转换器。(泛指感觉神经元树突的末端及其特化结构)。感觉器官是感受器和附属结构的总称,简称感官。感受器的类型:P130二、感受器的生理特性(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三)感受器的适应(四)感觉的精确度第二节视觉器官第二节视觉器官(眼:眼球及其附属结构)一、眼球(眼球壁和内容物)一、眼球(眼球壁和内容物)(一)眼球壁(三层)1、纤维膜(外膜)角膜(cornea):前1/6,无色透明,无血管和淋巴管,神经末梢丰富。巩膜(sclera):后5/6,坚韧、白色,交界处有一环形的巩膜静脉窦。2、血管膜(中膜):丰富的血管和色素。①虹膜(iris):圆盘状,有瞳孔,瞳孔括约肌(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扩张肌(交感神经支配)。虹膜的颜色因所含色素的差异而不同。②睫状体(ciliarybody):虹膜的后部,内有平滑肌,即睫状肌(副交感神经支配),有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改变晶状体的曲度。③脉络膜(choroid):占后2/3,血管和色素,有营养和遮光作用。3、视网膜(retina):即内膜视网膜盲部:贴虹膜和睫状体内面。视网膜视部:贴脉络膜的内面,可见盲点(blindspot)和黄斑(maculalutea)。视网膜视部的结构:由外至内视网膜视部的结构:由外至内①色素上皮层:由单层细胞组成,内含色素颗粒,细胞的突起能伸入到视觉细胞的周围。②视觉细胞层:由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组成,紧贴在色素细胞层的内面。有感光物质,光刺激时,引起化学变化和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都有外节,内节,胞体和终足(内突起)四部分组成。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③双极细胞层:是连接视细胞和节细胞的中间神经元,其树突与视细胞联系,轴突与节细胞相联系。④节细胞层:轴突向后延伸至视神经乳头处汇集,穿出巩膜,形成视神经。此外,视网膜中还有两种横向联系的中间神经元,如水平细胞和无长突细胞。(二)眼的折光系统(二)眼的折光系统(refractivelightintheeyes)(refractivelightintheeyes)眼的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1、晶状体:位虹膜和玻璃体之间,双凸透镜状,无色透明,无血管,无神经,富有弹性,周围有晶状体悬韧带,连于睫状突上。老视白内障2、房水:由睫状体分泌产生→后房→瞳孔→前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眼静脉。青光眼3、玻璃体:位于晶状体的后方,透明的胶状物质,具有折光和支撑视网膜的作用。二、眼的成像与折光调节(一)眼的成像外界光线经由折光系统直至最后在视网膜上成像。光线通过此折光系统发生折射,计算起来很复杂,但光线在眼内折射和成像的原理与凸透镜的折射和成像原理基本相同。因此,有人根据眼的实际光学特性,设计出一种假想的人工模型,将眼的折光系统简化,称为简约眼。简约眼简约眼(reducedeye)(reducedeye)•Listing根据眼的实际光学特性设计的一种简单的等效光学模型。基本参数如下:眼球前后径=20mm;折光指数=1.33;节点在角膜前表面后方5mm;节点至视网膜的距离为15mm。平行光线正好能聚焦在视网膜上。节点(nodalpoint)((二二))眼折光力调节眼折光力调节(accommodationofey(accommodationofeye)e)•6米以外:近似于平行光,无需调节•6米以内:调节后,光线经折射恰好聚焦在视网膜上1.1.晶状体的调节晶状体的调节(accommodationoflens)(accommodationoflens)通过晶状体曲度变化进行调节。神经反射过程:视近物时,视网膜上模糊物像视区皮层中脑动眼神经副交感核团睫状神经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弹性回位晶状体变凸(前凸明显)折光力增大,使辐散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远点(farpoint)通常把眼处于静息状态下,能形成清晰视觉的眼前物体的最远之点•近点(nearpoint)通常把眼作充分调节所能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之点2.2.瞳孔的调节瞳孔的调节(accommodationofpupils)(accommodationofpupils)•当视近物时,瞳孔缩小,这一反射称为瞳孔调节反射或瞳孔近反射。•意义: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量和减少折光系统的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