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云南专升本考试《文学概论》练习题第一题、单选题(共50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故事内容在叙述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A.文本时间(正确答案)B.时间长度C.故事时间D.文本秩序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体现的修辞手法是()A.夸张(正确答案)B.对比C.比喻D.用典3、认为“诗人的职责”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这个观点的提出人是()A.波德莱尔B.别林斯基C.亚里士多德(正确答案)D.恩格斯4、提出作家形成自己的风格大致要经过摹仿、摆脱、自成一家的作者是()A.刘师培B.鲁迅C.汪曾祺(正确答案)D.亚里士多德5、沟通文学创造者与文学接受者之间的桥梁是()A.教育者B.文化市场C.文学传播(正确答案)D.网络6、语言的社会存在形态是()A.文本B.话语(正确答案)C.语境D.沟通7、“精神生产”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A.《德意志意识形态》(正确答案)B.《共产党宣言》C.《剩余价值理论》D.《政治经济学批判》8、“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也为对象生产主体”的提出者是A.亚里士多德B.恩格斯C.马克思(正确答案)D.黑格尔9、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是()A.情景相融B.虚实相生C.韵味无穷(正确答案)D.哲理思考10、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A.哲理性B.象征性(正确答案)C.荒诞性D.求解性11、建安风骨属于风格的()A.民族风格()B.地域风格C.时代风格(正确答案)D.流派风格12、作家在内心积累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称之()A.材料储备B.艺术构思C.艺术发现(正确答案)D.创作动机13、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是指()A.艺术构思B.艺术发现C.创作动机(正确答案)D.材料储备14、中国古代的分类法侧重于()A.客观科学B.主观直觉(正确答案)C.客观直觉D.主观科学15、人们力图通过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感情、得到人生启迪、道德教育、精神鼓舞的动机称为()A.审美动机B.受教动机(正确答案)C.创作动机D.求知动机16、指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对文学作品进行的穿凿附会的认知与评价,包括对作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是指()A.正解B.前理解C.正误D.反误(正确答案)17、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是()A.体裁B.语体C.风格(正确答案)D.个性18、在艺术构思中是动力因素()A.理智B.感情(正确答案)C.直觉D.灵感19、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现实型文学的源头是()A.《楚辞》B.《庄子》C.《诗经》(正确答案)D.《史记》20、认为艺术的“影子的影子,模仿的模仿”的观点提出者是A.柏拉图(正确答案)B.德谟克利特C.亚里士多德D.苏格拉底21、“交往行为”理论的提出者是()A.伊瑟尔B.姚斯C.哈贝马斯(正确答案)()D.弗洛伊德22、艺术真实的外部特征表现为()A.诗意性的真实B.艺术情景的假定性(正确答案)C.描绘的现实逼真D.情景交融的至境状态23、将特征或原则当做艺术创作的重要原则加以提倡的人是A.伽达默尔B.英伽登C.克莱夫贝尔D.黑格尔(正确答案)24、“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体现的是()A.回忆(正确答案)B.沉思C.灵感D.直觉25、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A.小说B.诗歌C.故事(正确答案)D.戏剧26、“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提出者是()A.王昌龄B.王国维(正确答案)C.司空图D.王夫之27、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称之为()A.文学理论()B.文学史C.文学批评D.文艺学或文学学(正确答案)28、在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中,不属于中国古典文论形态的有()A.比兴说B.知人论世说C.神韵说D.投射说(正确答案)29、形式主义者,在研究手法上注重二元对立分析方法的()A.俄国形式主义B.英美新批评C.结构主义(正确答案)D.解构主义30、“艺术模仿自然”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A.德谟克利特(正确答案)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康德31、我们所熟悉的“净化”说、“无意识升华说”、“原型说”所属范畴()A.文学符号学B.文学价值学C.文学心理学(正确答案)D.文学信息学32、现实型文学是一种()A.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正确答案)B.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C.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蕴文学形态D.侧重以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客观世界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