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七章细胞因子VIP免费

第七章细胞因子_第1页
1/64
第七章细胞因子_第2页
2/64
第七章细胞因子_第3页
3/64
cytokine7细胞因子一、概述细胞因子概念细胞因子的分类概念细胞因子(cytokin):是由多种细胞分泌、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的物质总称.细胞因子的来源活化的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尤其是T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基质细胞类: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的小胶质细胞等。某些肿瘤细胞。细胞因子分布多数细胞因子是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分布于组织间质和体液中,但某些细胞因子如TNF可以跨膜分子形式表达于产生细胞的表面。二、细胞因子的分类根据细胞因子的来源:1、淋巴因子(lymphokine)-淋巴细胞产生。2、单核因子(monokine)-单核-吞噬细胞产生根据主要生物学功能:根据主要生物学功能: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干扰素interferon,IFN3、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4、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factor,CSF5、生长因子growthfactor,GF6、趋化性因子chemokineinterleukin,IL自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陆续发现的多数细胞因子均来源于白细胞,并参与白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故将他们统称为白细胞介素。目前已经证实,白细胞以外的其他某些细胞也产生IL,但仍沿用此名。目前已发现IL-1~IL-22。interferon,IFN是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由微生物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细胞产生,能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分类:分为I、II型。I型为IFNа、ß,主要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产生。II型为IFNγ,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NK细胞产生。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激活巨噬细胞、抗肿瘤等生物学作用。Tumornecrosisfactor,TNF由于其在体内外均可直接杀死肿瘤细胞而得名。根据其来源和结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TNFа和TNFß。前者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抗原刺激的T细胞、活化的NK细胞和肥大细胞也分泌。TNFß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又称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colonystimulatingfactor,CSF是一组在体内外均可选择性刺激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包括:1、巨噬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2、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另外,红细胞生成素EPO,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cellfactorSCF和血小板生成素也视为CSF家族成员。growthfactor,GF是一类可介导不同类型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细胞因子。根据其功能和作用的靶细胞不同,分别命名为:1、转化生长因子ß(transforminggrowthfactor-ßTGF-ß);2、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3、表皮生长因子(epithelialgrowthfactor,EGF);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growthfactor,FGF);5、血小板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6、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cellgrowthfactor,VEGF)chemokine是一类对不同靶细胞具有趋化效应的细胞因子家族。该家族成员依据其分子氨基端半胱氨酸的数目及其间隔,可分为不同的亚家族:α亚家族:Cys-X-Cys,如IL-8趋化中性粒细胞;β亚家族:Cys-Cys,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趋化单核细胞;γ亚家族:Cys,如淋巴细胞趋化蛋白,趋化淋巴细胞。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1、理化特性绝大多数细胞均为低分子量(15~30KD)的分泌型糖蛋白,一般由100个左右的氨基酸组成。多数细胞因子以单体形式存在,只有少数细胞因子如IL-5、IL-12、M-CSF、TGF-ß等以双体形式存在。2、作用的高效性细胞因子与其受体高亲和力结合,使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具有高效性。在体内pM水平即可显示明显的生物学效应。例如:1pg的干扰素能保护100万个细胞抵御1000万病毒颗粒的感染3、作用的局部性和内分泌性自分泌:某种细胞因子主要作用于产生细胞本身。旁分泌:某种细胞因子主要作用于产生细胞临近的细胞。内分泌:某些细胞因子高剂量时可以作用于全身远处的靶细胞。4、作用的短暂性通常情况下。细胞因子并非储存在细胞内,而是接受特定刺激后,激活细胞因子基因,转录翻译合成蛋白产物并即刻分泌至细胞外,细胞因子的半衰期十分短暂。转录出的mRNA在短期工作后即被降解。因此,临床上应用细胞因子治疗疾病需持续大剂...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七章细胞因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