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专业理论知识教程皮肤专业理论知识教程主讲:吴汶彦皮肤的认识人体的构造细胞的结构、功能皮肤的外观皮肤的结构皮肤的附属器皮肤的生理功能皮肤的分类肤质变化的原因保养的意义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面积:1.5—2.0平方公尺重量:占体重的15%厚度:0.5—4.0毫米,手掌、足底处皮肤最厚约0.1—0.3毫米,眼睑处皮肤最薄约0.05毫米。皮肤会随着年龄、季节、性别、部位不同而异。皮肤主要由水、蛋白质、脂肪酸和无机盐组成,其中水和蛋白质占了较大比例微酸、微湿、柔软、细嫩、结实而富有弹性,并有抵抗疾病的能力。1.和外界接触最为广泛。2.皮肤是活的细胞组织。3.皮肤具有自愈的功能。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组织:由相同种类细胞组成,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器官: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组织构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结构,例如脑、心、胃、肾、肝、肺、皮肤。系统:几组器官为了人体的利益所组成,如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排泄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细胞膜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细胞质为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的物质,含有细胞成长、繁殖以及自我修补所需的营养。细胞核包括核膜、核仁、核质、和染色质细胞的新陈代谢细胞的生长发育细胞的繁殖1、皮沟:皮肤上纵横交错的纹理线2、皮丘:被皮沟包围伏突起来的菱形部分。3、毛孔:皮沟交汇处有很小的孔穴,毛发由此处延伸出来,称毛孔。4、汗孔:于皮丘中点的一个个小孔。5、皮嵴:皮沟将皮肤划分为细长、较平行、略隆起的部分(指纹即由皮沟和皮嵴所组成)保护、感觉、调节体温、吸收、分沁与排泄、呼吸、新陈代谢正常皮肤的PH值为4.5—6.5之间,属于弱酸性,其中女性5—6.5,男性4.5—6。皮肤由外向内可分为三层: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平均厚度为0.07-2毫米。表皮内无血管,但有许多细小的神经末梢,感知外界刺激,产生触觉、痛觉、压力觉、温觉、冷觉等感觉。可分五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表皮的生长周期在41-75天,平均在52天左右,其中:基底层细胞分裂形成需13-19天;基底层到角质层需14-42天;在角质层停留14天后脱落。1、皮脂膜是位于表皮最外面的一层水包油性乳化体,肉眼看不见,是构成皮肤酸碱度(PH值)的物质,弱酸性,PH值4.5—6之间,最佳为5.5。2、它由皮脂腺分泌出来的脂肪酸、尿酸、尿素等物质,汗腺排出的水分与盐分,加上代谢的老化角质细胞融合而成的。3.皮脂膜的健康受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季节环境、清洁等因素的影响;一般人清洁完后,需要1-2个小时才能重建皮脂膜。保持皮肤水分:它覆盖在表皮上,有防止角质层的水分被蒸发;保持皮肤光滑:令角质正常的剥落、代谢,使皮肤表面保持光滑。防止细菌侵入:弱酸性质能保护皮肤,避免受到细菌、酸、碱的损害。偏酸偏碱中性在4.5-6.5之间,(化学中性:7.0),(皮肤的生理中性:5.5)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角蛋白丝,以及天然保湿因子(NMF)和细胞间脂质,形成天然屏障;由20—30层扁平无核的角化死细胞构成,呈鳞片状。它具有较强的吸水性皮肤的水嫩、光泽与角质层的含水量有关,如果含水量低于10%,皮肤就会出现干燥、脱屑;(1)机械性的保护作用:耐受轻度的磨擦;抵御较重的撞击;缓冲外来的冲击;(2)物理性的保护作用:对光线照射起着漫散的作用,减少进入真皮层的光线强度;(3)化学性的保护作用:对酸、碱有一定的缓冲能力。(4)生物性的保护作用:可以防止微生物的侵入,能抑制微生物及真菌的生长;(5)防止体内物质丧失:节制体内水分过量散失,使皮肤含水量处于正常状态。数层融化为一层,扁平无核的透明死细胞构成,呈无色透明状,光线可以透过。主要成分是角母蛋白和磷脂类的物质,有很强的疏水性,可以防止体内、体外的水、电解质通过,可起保护作用。只有手掌、足底等角质层厚的部位皮肤才有此层。由3—5层扁平的活细胞组成。主要成份:晶样角质-折射光线胞质内出现多数透明角质颗粒,是强折光性半固体物质,为人体抵抗光线的主要物质。当含水量低于30%时,晶样角质失去折射光线的作用。棘细胞层由8—12层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多边形细胞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