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三化”协调发展心得体会2011年度XX市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如何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承担单位:XX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持人:崔新宏课题组成员:宁伯伟、张永杰、张宏涛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九日如何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一、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型城镇化有别于过去的城镇化,首先,新在目的上。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其次,新在内涵上。不再单纯地就城市论城市,而是注重统筹城乡,破解城乡“二元”体制和结构。再次,新在路径上。坚持产城融合,产业支撑,不在一味地、人为地去造城。最后,新在体系上。就许昌而言,现代城镇体系由中心XX县区、县(市)XX县区、中心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4个层面组成,特别是带状城市、组团布局的发展格局,既突出了中心XX县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使每个组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竞相发展,又避免了“摊大饼”式的城市病。二、我市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目标和存在的问题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50%以上,城镇人口达到240万以上,实现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历史性转变,使带状城市拉开框架,组团布局格局形成,中心XX县区全面提升,许昌XX县区形成规模,城乡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的提高。存在问题。城镇化水平偏低、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规划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善、城镇管理水第1页共7页平不高、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破解等等。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逐步解决。三、实现我市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途经(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筑符合许昌实际的现代城镇体系从许昌实际出发,要坚持“带状城市、组团布局、向心发展、城乡统筹”,着力打造“一中心五组团”,加快构建中心市区、县(市)XX县区、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社区4个层次布局合理、城乡协调、互促共进的现代城镇体系。所谓带状城市,就是以中心市区、许昌XX县区、XX县区区为连接,带状发展。所谓组团布局,就是“一中心五组团”,以许昌主XX县区为中心,北面是包括XX县区在内的许昌XX县区组团、长葛组团,东面是鄢陵组团,西面是禹州组团,西南面是襄城组团;所谓向心发展,就是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以许昌主XX县区为中心,以城际快速通道为连接,形成半小时通勤圈、经济圈、生活圈,促进每个组团向心发展。所谓城乡统筹,就是要按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发展的要求,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协调发展。1、着力提升中心XX县区地位。许昌中心XX县区在城镇体系中处于龙头地位,是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和集聚地,对“五组团”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要按照“东移北进、向北为主”的要求,合理区分功能定位,实现集聚、辐射、带动。2、全面加快许昌XX县区建设。许昌XX县区远期规划面积180.4平方公里,全部按城市标准建设,理论上可容纳承载城镇人口180万人左右,是未来我市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功能定位为“四区一基地”,即XX市工化业、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宜居宜业复合型功能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对外开放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输变电装备制造业基地。许昌XX县区建设要充分利用我市毗邻郑州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推进郑许交通和产业对接,增强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成为构建全省“一个载体、三大体第2页共7页系”的重要支撑和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形成与中原城市群核心层合理分工、协调互动、共同繁荣的发展新格局,在实现中原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力争2015年XX县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万人以上。3、加快发展县XX县区。禹州、长葛、襄城、鄢陵四个县城作为XX市城镇化体系的次中心,分别是四县(市)的政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