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干净利索的教师我一直反对学校常开会,开长会。倡导学校少开会,开短会,讲求会议效率。我曾经做过很多次关于会议的改革,终于做到了每个月只召开一次例会,且每个领导的发言不超过10分钟,会议总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内。我相信,在教师的工作负担之中,会议多,时间长,肯定是其中的一个。我敢肯定,所有的教师没有一个人喜欢领导经常组织开会,而且会议时间很长。同样的道理,也没有一个学生喜欢老师喋喋不休的叨叨絮絮,传经布道。做一个干净利索、说一不二的教师一定能够赢得学生。我在教育中喜欢经常泡在学生堆里。学生也喜欢向我吐露真言。学生说:他们最不喜欢老师揪住一个问题不放,喋喋不休的没完没了,更不喜欢老师霸占学生的自习时间自得其乐的冗长讲解。我认为,在人的潜意识里,每个人都喜欢简单明了,条理清晰。烦乱杂章,又臭又长只会致使人心烦意乱,甚至会心理超负。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超极限效应”。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就是“超限效应”。在教育实践中,很多老师实际上经常在进行这样的“超限”工作。甚至我们自己有时候也难免会走进这样的教育误区。当学生犯错时,我们会一次、两次、三次,揪住不放的批评教育。大道理讲了一箩筐,例子举了一大堆,结果不但没有什么效果,反而造成了学生抗衡厌倦的心理。我们必须承认,现在的孩子的确难管了。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孩子所涉猎的信息量远比我们估计的多。再加上,社会引诱、物欲极奢,家庭溺爱、纵容,使得现在有一些孩子,早熟、敏感、封闭、自私,攻击性强。所以,在教育中我们就更应该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我以为,教育是一个慢功细活,没有一下子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教育方法。教育需要慢慢来,要学会等待,有时甚至还要学会忍耐。教育方法很多,打进学生心理的才是有效的。所以,我们得去研究学生心理,研究教育方法,并自觉改进我们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适可而止。诱导、激励和帮助才是上策。做一个干净利索的教师,让学生爱戴你,尊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