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儿子》教学反思覃燕《三个儿子》是人教新课标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23课。这篇课文故事生动有趣、感人肺腑。课文叙述了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浅显的文字中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下面是我对《三个儿子》的教学反思。教學之初,我以轻松愉快的谈话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轻松的心情进入课堂,自然引出课题“三个儿子”。接着我就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阅读让学生有目的的读书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做标注,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这样的阅读为后面的学习课文打下基础。接着我采用了多种方法教学生字,新词,如由浅入深,先让学生带着拼音认识生字,再去掉拼音让学生加强自己的识字能力,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之后我加大了难度把生字放到词语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字,新词,这样的由浅入深的教学大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在教学生词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指导学生读好轻声音节词,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在教学生字新词之后我还安排了课文1——8自然段的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的过程我特别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教学中,我没有给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没有逐字逐句地探究细抠文章的思想内涵,只是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感悟。比如:在进行初步感知时,我抓住三个母亲对儿子不同的评价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读出情感的体验,同时,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以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引导学生用充满个性化,活力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心灵深处想法。这样的教学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思、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体验阅读情感,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环节的设计值得商榷;指导朗读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课堂上的情感调控,对新的生成及时予以正确引导等。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改进,让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在情感体验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