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的地形地貌概况2.湖南的气候特点3.湖南春季天气特征及预报着眼点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南岭以北,省境绝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湘江贯穿省境南北,故简称湘。地处24°38ˊ~30°08ˊN、108°47ˊ~114°15ˊE之间;它处于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变化较大,地貌形态复杂多样。湖南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交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西北以武陵山脉毗重庆;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相邻;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总的来看,省内东南西三面为高耸的山地环绕,中间为低缓的丘岗起伏,北部为低平的平原湖泊,形似一个向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湖南省高程与气象站点图湖南省高程与气象站点图洞庭湖水系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总面积262823km2,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14.6%。洞庭湖水系的主要河流受地形地貌的控制,多源于东、南、西面的山地。湘水、资水、沅水大体由南向北或由西南向东北,澧水自西向东,新墙河、汨罗江自东向西汇入洞庭湖。湖南省水系流域图湖南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内四季分明,季节变化大。冬季多为西伯利亚干冷气团控制,北方寒潮频频南下,致使湖南省雨、雪、冰、霜俱全,气候寒冷干燥;夏季为低纬度海洋暖湿气团所盘踞,盛吹偏南风,温高湿重,降雨连连;春季则由于冷暖气流的互相进退,气温升降剧烈;春末夏初处于冷暖气流交替过渡期,锋面和气团活动频繁,阴湿多雨,形成4~6月的雨季天气,为湖南雨水最集中时期;盛夏当副热带高压周期性减弱东退时,如有冷空气侵入,常发生极不稳定的对流性天气,因此,7月末~8月,为湖南的雷雨大风多发期;10月以后,冷空气势力逐渐增强,南下后常在南岭形成静止锋,多出现阴雨天气,形成所谓“秋雨”现象。年平均气温一般为16-19℃,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都在4℃以上,日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天数平均每年不到10天。春、秋两季平均气温大多在16-19℃之间,秋温略高于春温。夏季平均气温大多在26-29℃之间。年平均气温图(℃)湖南热量充足,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以上的活动积温为5600-6800℃,无霜期253-311天。湖南的热量条件在国内仅次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27mm,一般为1200~1700mm,局部在2000mm及以上,最大年降水量可达3089mm(1975年郴县何家站),最小为714mm(1976年邵东县佘田桥站)。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多集中在4~7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2%~58%左右,为湖南雨水集中时段。在地域分配上差异也较大,总的趋势是山区大于丘陵,丘陵大于平原,西、南、东三面山地降水多,是湖南山洪灾害的易发区,中部丘陵和北部洞庭湖平原降水少。澧水上游高值区;雪峰山区高值区;五岭(南岭)山脉高值区;湘东北高值区。洞庭湖区低值区;衡邵丘陵低值区;沅水上中游山间盆地低值区。湖南省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湖南春季乍寒乍暖,天气变化剧烈。一般年份,3-4月每月有3-4次冷空气入侵,日平均气温一般下降10℃以上,有时甚至超过15℃;5月有2-3次冷空气入侵,日平均气温可下降7℃以上。湖南夏秋少雨,干旱几乎年年都有,只是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不同而已。常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除湘西北外,湖南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雨日和降雨量都显著减少。7-9月各地总降雨量多为300毫米上下,不足雨季降雨量的一半,加之南风高温,蒸发量大,常常发生干旱。气候学上常以连续5天(或5天以上)日平均气温≤0℃作为严寒期的标准。按此标准湖南各地大多数年份没有严寒期,只有少数年份有5~10天严寒期,且多出现在1月中下旬,即“三九”期间。降雪日数湘北一般10天左右,湘南仅5天上下。地表水面发生结冰的日数,湘北有20-25天,其他各地不足20天。候平均气温≥28℃为暑热期,湖南不但夏季时间长,暑热时间也长,可达1.5-2个月。湘中的长沙、衡阳一带最热,日平均气温≥30℃的酷热天气,长沙每年平均有28天,衡阳有33天。一次酷热天气持续的时间,一般10天左右,湘中地区可达半个月。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平均每年衡阳有33天,长沙有26天。湖南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气象灾害:春季主要有大风、冰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