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示例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识记要求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观察想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情感态度价值观道德情操学习张衡等科学家以知识、品德为重的高尚情操爱国主义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教学难点:地动仪的物理学原理(利用物体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复习提问:我国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是什么?(国家的统一,封建经济的繁荣,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等等都是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2.从商朝开始,到西汉以前,人们曾用哪些东西来记载古代文字?(龟甲兽骨、金属器皿、竹简丝帛等。)3.过渡讲解、置疑:这些书写材料与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纸张相比,显然有许多不便之处。请看81页“导入框”。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指导学生阅读81页“导入框”以及“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课文,观察82页《汉代造纸示意图》,思考回答:1.古人用龟甲兽骨、金属器皿、竹简丝帛来记载文字,有什么不便?(龟甲兽骨的来源数量有限,金属器皿和竹简很笨重,丝帛价钱很贵,无法大量使用。)2.阅读85页“自由阅读卡”,回答:由于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用竹木简写字和编书,所以后人把书的篇幅称作什么?又把书籍或史册称作什么?(称篇幅为“册”、“编”、“卷”,称书籍或史册为“汗青”。)3.西汉早期用什么东西造纸?东汉时,谁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来造纸的材料是什么?(麻;蔡伦;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4.82页《汉代造纸示意图》的上、中、下三层,分别反映了当时造纸有哪些工序?(A、上层:把造纸的原料浸泡在草木灰水溶液里沤制,使其膨胀和柔软。然后切碎、洗净。B、中层:蒸煮已切碎、洗净的原料,去除其中的杂质,然后用水清洗、舂捣,再将捣碎的细纤维搅拌成纸浆。C、下层:用一种多孔的筛子将纸浆捞出,经脱水干燥后,就成了纸张。)5.根据82页“动脑筋”:纸广泛用于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你能说说有那些方面吗?(可以书写;绘画;用于包装;用于制造纸质生活用品,如纸杯、纸盒、纸巾等。)过渡讲解:我国造纸术的发明改进不仅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而且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九章算术》和地动仪指导学生阅读82-83页“《九章算术》和地动仪”课文、《地动仪的复原模型和震动示意图》等,思考回答:1.东汉时期成书的数学名著是哪一部?它的历史地位怎样?(《九章算术》,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2.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是什么?它的工作原理怎样?是哪个朝代、什么人发明的?(地动仪;当铜柱受到地震波惯性作用时,便会向发生地震的那个方向倾倒,触动那个龙嘴上的杠杆,使龙嘴张开,铜球掉落到铜蛤蟆嘴中,发出响声。它是东汉张衡发明的。)3.张衡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不信鬼神;善于探索。不为官位和俸禄而奉承权贵,专心致志于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过渡讲解:除了造纸术、《九章算术》和地动仪之外,当时的医学成就也很突出。华佗和张仲景就是汉代著名的医生。华佗和张仲景指导阅读83页“华佗和张仲景”课文、观看《导引图》、理解张仲景的语录,思考回答:1.汉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哪两位?(华佗和张仲景)2.华佗主要成就是什么?(制成全身麻醉剂“麻沸散”,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3.张仲景的医学著作是什么?他怎样写成这部名著?他的历史地位怎样?(《伤寒杂病论》。他勤奋钻研中医学问,收集许多民间药方,结合自己实践经验,写成此书。他被后世尊称为“医圣”。)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1.84页“练一练”: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大的是(B)A、张衡B、蔡伦C、张仲景D、华佗2.上述四人中,不为官位和俸禄而奉承权贵的是(A)3.84页“动脑筋”:华佗说过这话吗?为什么?(没有。因为华佗在208年就去世了。张仲景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