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沥青路面车辙通病防治万罗为2014年10月31日123沥青路面车辙及分类沥青路面车辙成因沥青路面车辙防治1沥青路面车辙及分类BBAACC定义定义事例事例分类分类沥青路面车辙分类—定义车辙定义在高温和渠化交通的作用下,沥青路面结构层出现的永久变形。车辙成因沥青面层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进一步压密、挤压使轮迹带下沉,两侧面鼓起,形成波峰和波谷状。车辙深度波峰和波谷的高差即为车辙深度。沥青路面车辙及分类—事例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调查表明:在州际和主要公路上车辙所致的路面损害约占30%;80年代日本的调查表明:由于车辙所引起的路面损害高达80%。国内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近年来(1999年以后)不同省份通车的沥青路面都出现了车辙。1999年10月通车的北京~秦皇岛高速公路,2000年7月份就出现了断断续续的车辙。2000年通车的机荷高速公路,在2003年7月出现了严重车辙,车辙最大深度达8cm,远超过设计要求的1.5cm。2003年通车的郑少高速公路,在通车不到半年就相继出现了车辙,在上坡路段最大车辙深度达10cm。沥青路面车辙及分类—分类流动型车辙AABBCCDD压密型车辙摩耗型车辙结构型车辙沥青路面车辙及分类—分类原路面沥青面层剪切变形流动型车辙原路面压密变形沥青面层压密型车辙沥青路面车辙及分类—分类原路面磨耗型车辙沥青面层沥青路面车辙及分类—分类原路面结构型车辙沥青面层路基变形沥青路面车辙及分类—分类沥青路面车辙及分类—分类2沥青路面车辙成因BBAA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因素关系因素关系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气候环境路面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路面结构交通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因素关系半刚性基层道路上车辙通常只发生在沥青面层,在一定厚度范围内,车辙深度会随着沥青面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但超过这一范围则不会再有大的影响。无机结合料半刚性基层本身达到预期强度后,在普通交通条件下发生车辙变形的很少,但却加剧了沥青混合料面层车辙的发生。采用柔性基层时,建议将其厚度较目前加大。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因素关系通常级配越细,沥青混合料产生车辙的可能越大。矿粉沥青比对沥青混合料车辙影响较大。骨架密实级配通常有好的抗车辙性能,悬浮密实和骨架空隙结构一般抗车辙性能较差。密实-悬浮结构骨架-空隙结构密实-骨架结构3沥青路面车辙防治BBAACC材料材料结构结构施工施工DD处治处治沥青路面车辙防治—材料沥青面层级配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有60%依赖于矿料级配的嵌挤作用,沥青结合料则提供40%的抗车辙能力。细集料天然砂掺量每增加1%,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降低4%。对于超重载路段的面层建议限制甚至不用天然砂。机制砂通常有良好的抗车辙性。石屑应严格控制0.075mm筛孔通过率。沥青路面车辙防治—材料沥青采用较硬的沥青或改性沥青。在超载车辆多、气温高、上坡段、十字路口、大型公交枢纽站等地段,建议沥青胶结料的选用应考虑高温再提高一个或两个性能等级。沥青用量应严格控制沥青用量,在高温地区在最佳沥青用量基础较低0.3%左右用量,有助于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从而改善抗车辙能力。沥青路面车辙防治—材料抗车辙剂胶结作用通过部分聚合物的溶解形成胶结作用,从而达到降低渗透性、提高环球法软化温度和降低热敏感性等效果。加筋作用通过聚合物中塑料纤维在级配骨架内部搭桥而形成。嵌挤作用施工时微粒临时得到软化,然后这些颗粒在碾压过程中热成型,从而填充沥青混合料中的空隙。沥青路面车辙防治—材料沥青路面车辙防治—结构路面、路基结构对于高温地区的超重载道路,应该提高中面层、基层、路基等的抗车辙标准。沥青路面车辙防治—施工施工正确处理规范级配、目标级配和施工级配之间的关系。合理提高压实度,适当减少空隙率;采用实测密度与理论密度双控空隙率,保证理论密度不低于94%,实测空隙率在4%左右。严格控制沥青用量。建议缩小沥青用量允许误差的范围,将规范规定的允许误差士0.3%缩小为士0.2%。严格控制石料的压碎值。沥青路面车辙防治—处治处治方案铣刨加铺微表处填补铣刨拉毛沥青路面车辙防治—处治微表处填补沥青路面车辙防治—处治铣刨加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