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愚公移山》一、【甲】《愚公移山》(节选)《列子》北山愚公者,……河曲智叟亡以应。【乙】《小儿不畏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③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释:①[浣(huàn)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有“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16.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惩山北之塞()(2)固不可彻()(3)甚矣,汝之不惠()(4)虎亦寻卒去()17.翻译下列文言语句(4分)(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18.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2分)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都对移山持否定态度。()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C、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19.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2分)二、太行、王屋二山,…………无陇断焉。1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分)(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3分)19﹒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20﹒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这首诗和《愚公移山》都以山为喻,蕴含了对困难的认识和态度。试结合诗、文寓意,说说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三、《愚公移山》(节选)太行、王屋二山,………无陇断焉。(选自《列子》)9.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惩山北之塞B.聚室而谋曰惩前毖后不谋而合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河曲智叟亡以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亡羊补牢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11.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3分)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四、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