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淮南市十六小段传艳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1、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半截蜡烛》,认识了参加情报工作的一家人还记得他们吗?(你第一个举起了手,你来.)(生齐答:伯诺德夫人、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板书:母亲儿子女儿2、伯诺德夫人为了保护绝密情报,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什么主意?(这么多同学都知道,好,请你回答.)(一生答: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内,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办法巧妙,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3、过渡:是呀,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可是一天,德国军官又突然闯了进来,并点燃了那半截蜡烛,于是,一场没有硝烟却紧张激烈的战斗打响了。二、品读危机,体会品质。(一)打开课本,默读课文三到七自然段,用心感受,你觉得读到哪儿你心里特别紧张,把句子划下来,仔细体会。(二)生自读自悟(巡视学生的批注,适时点评和鼓励。)(适时点评:。。同学真会学习,用关键词写出了自己读书的感受;划得句子可以多读几遍,反复体会.)(三)交流、汇报:要同桌互相交流吗?1、品读母亲的机智勇敢。①让我们先把目光投向写母亲的第三自然段,读到哪儿,你内心很紧张?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如果上一句:是呀,这真让人担心,什么地方让你更担心?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②一生读.(一生读不好再找一生。谁也找到这一句,谈谈你的体会。老师听出了你的着急,也看到了你脸上的紧张和担心。(蜡烛中藏有情报,要是被德军发现,德军就会把他们一家人全杀了)你能用朗读告诉大家吗?③师:是呀,一旦这半截蜡烛熄灭了,还意味着什么,想象一下……(军队派来的人可能被杀害;我军的情报会被敌人利用:战场上战斗的失利;反法西斯战斗的失败)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一齐读读.伯诺德夫人面对这突然的危机是怎么做的呢?⑤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⑥伯诺德夫人是怎么做的?从她的做法你体会出什么?相机板书换机智⑦再认真读读句子,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她的机智呢?(预设:“急忙”:为了抢时间,谁能读得快一点;还不够快;真快,确实得抓紧时间。听出来了,你在和敌第1页共5页《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淮南市十六小段传艳人抢时间。他在和敌人抢时间呀!你觉得他读出着急了吗?你来读读.“这盏灯”:我感觉敌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盏灯了。“亮”:敌人不会疑心的,理由很充分。“这盏灯亮些”:你读得很轻,很不在意;再友好些,麻痹敌人;你说得很轻松,敌人一点不会怀疑的。)如果先说轻轻:轻轻地吹,说话也很轻,他为什么这样说?他的语言,动作都让人觉得没有什么异样.“轻轻”:急却不慌,你读得真轻;你读得更轻,敌人根本察觉不到;还不够轻,狡猾的敌人会有所觉察的。他还轻轻吹给谁看?她想告诉两个孩子什么?⑧小结:轻松地说,轻轻地吹,一场危机化解了。多么了不起的伯诺德夫人呀一个轻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机智的革命者,一个勇敢的母亲。⑨带着对伯诺德夫人的崇敬之情,齐读。2、体会儿子的从容不迫。①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从“似乎”你体会到什么?轻声自由读描写杰克的段落,边读边想,看看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生: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生读后谈:(蜡烛被重新点燃,危险又一次逼近,一家人的心又一次提到了嗓子眼)他点燃了这半截蜡烛,也就点燃了(危险)谁也和他有相同的感受,你来读一读。(一生再读)谁还想读别的句子吗?(生: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从中我体会到中尉一点情理都不讲,连去搬柴生火都不让。师追问:从哪儿能看出他的蛮横?你再读读)还有谁想谈?(生: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从中我体会到杰克很机智勇敢。在危机的时刻,他想到了借口搬柴,这样就可以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