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讲孔子与老子、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语句,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注,这与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相符合。答案:B2.(·潍坊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儒家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以下言论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天理人欲,不容并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解析:民为贵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浓重的等级观念A“”“”显然错误;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就是要存天理,灭人欲,B错误;D“反映了心学的致良”知思想,也是错误的。答案:C3“”.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学而不思则罔D.知之为知之“”解析:在政治上,孔子主张贵贱有序,强调了尊卑贵贱的社会等级秩序。而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社会等级,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答案:B4.右图是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的会徽和吉祥物图案,它们传递出丰富的和谐主题。下列思想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A.仁者爱人B.人之性恶C.人性本善D.以人为本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人之性恶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答案:B5.国学热到影视圈,四版孔子闹虎年。其中周润发版《孔子》“……”便曾引发热议:周润发没有读过《论语》、江湖气太重但当剧照曝光后,这些争议之声随之渐淡,因为周润发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大众认可的形象。这个形象应该是()A“”.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B“”.专制君主的参谋C“”.劳苦大众的代表D“”.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抓住各派的思想特点: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道家;专制君主的参谋法家;劳苦大众的代表墨家;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儒家。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故选D。答案:D6“”.表现墨家兼爱非攻思想的巨片《墨攻》在全国上映后引起强烈反响。今天,墨子的“”“”思想又重新引起世人关注。墨子坚决反对攻伐无罪之国,即所谓非攻;但同时他又在《墨子》一书中详细解析了战国时期城防工事的战略布局、守城器械的制造和使用、人员的配备等。这说明()①墨子反对一切战争②墨子不是单纯的和平主义者,他主张战争的正义性③墨子主张以积极的军事谋略抵御外来进攻④“”墨子的非攻带有虚伪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结合墨家学说的基本内容加以分析,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墨家不可能反对一切战争,故①错;从墨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看,④是不正确的。答案:B7.右图是当代名画《孔子问礼于老子》。下列属于道家学说的是()A.兼爱、非攻、尚力、节用B.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家的主张。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B“”主张无为,是道家学说。答案:B8“”.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张中,体现儒家的仁政思想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C“”.三纲五常D.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解析:儒家的仁政思想主要是指为了巩固统治,省刑罚,薄税敛,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答案:D9“.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A.民贵君轻B.天人感应C.三纲五常D.和谐中庸解析:选项中唯一可以称为道德准则的就是三纲五常。答案:C10.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