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应对策略Post–CardiacArrestSyndrome北京世纪坛医院陈炜心脏骤停及心肺复苏心脏骤停后综合征24/12/2624/12/2633Elijah将自己压在小孩身上三次后使孩子苏醒过来公元175年出现的风箱通气,指出风箱通气可引起肺扩张。复苏=通气(圣经时代)24/12/2624/12/2644马背复苏受难者俯趴在马背上,在马跑动时,受难者的胸部得到周期性的按压酒桶复苏酒桶滚动时,淹溺受酒桶滚动时,淹溺受难者的胸部被动的受压和舒张难者的胸部被动的受压和舒张而引起通气,同时也巧合地产而引起通气,同时也巧合地产生胸部按压生胸部按压24/12/2624/12/2655电除颤时代(1960s之前)•1899年,Prevost和Battelli发现低电压的交流电可诱发室颤,而高电压的交流电能终止室颤•1940年,Wiggers用动物实验证实交流电能除颤有效•1947年,ClaudeBeck成功的在病人身上进行了除颤•1962年,Lown等证实直流电比交流电除颤更安全24/12/2624/12/2666现代心肺复苏(1960s以后)•Kouwenhoven、Knickerbocker和Jude建立了心肺复苏的假说:“胸外按压不仅能够产生血压而且有助于血流和自主循环的恢复”•1960年他们明确宣布心肺复苏的措施包括通气、胸外按压和电除颤24/12/2624/12/2677心肺复苏会议的里程碑•1966年-国际复苏联盟(ILCOR)首次召开会议,制定CPR&ECC标准•2000年-ILCOR主办第一次大型会议,制定CPR&ECC国际指南•2005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科学治疗推荐意见国际共识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与心血管急救指南•2008年10月-来自国际复苏联盟(ILCOR)及美国心脏学会(AHA)等的专家就当前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治疗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2010年1月-2月-ILCOR和AHA召开2010心肺复苏指南暨心血管急救(ECC)国际科学共识推荐会,着手制订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预定于2010年10月正式出台美国心脏协会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制定进程24/12/2624/12/2699尽早开始—生存的第一环节•是指将接受过培训的人员和适当的装备迅速地带到受难者身边•如病人无意识、无运动、无呼吸(终末叹气应看作无效呼吸),应开始CPR•包括循环衰竭的识别、决定呼叫、呼叫和派送•公众良好的教育和有效的急诊通讯系统可以强化这一环节24/12/2624/12/261010尽早心肺复苏—重要的第二环节•旁观者心肺复苏(bystanderCPR)可以使室颤患者心脏有效挽救的时间延长10-12分钟•在基本救助人员(包括警察、保安人员、消防队员等)到达之前,基础心肺复苏足以维持生命•基础生命支持是通向除颤的桥梁24/12/2624/12/261111尽早除颤—最关键的第三环节•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出现使得非专业人员能安全地除颤•基本救助人员(包括警察、保安人员、消防队员等)要比EMS的一线人员提前数分钟到达现场•为了缩短开始除颤的时间,应该是基本救助人员而不应该是医护人员开始除颤24/12/2624/12/261212尽早高级生命支持—最后的一个环节•训练有素和装备齐全的工作小组在救护车或其他交通工具上进行尽早的干预治疗•工作小组成员包括:医生、护士、其他卫生人员以及接受过培训的院前急救人员•呼吁临床医师和社区急救医护人员加强对心脏骤停后早期的关注,建议制定科学、严谨的早期临床干预措施及预后判定标准。24/12/2624/12/261313TIMEISLIFE!DCBA开放气道--Airway1、复苏者应用仰头举颏开放气道。手指抠挖法仅适用于在咽喉部看见实物,怀疑气道阻塞的无意识病人2、胸部推击、背部捶击、腹部推击对有意识的成人和1岁以上的儿童缓解FBAO是有效1414DCBA人工呼吸--Breathing1、口对鼻,口,气道造瘘通气,2、设置潮气量和通气频率;1515DCBA胸部按压--Compression1616•手的位置在胸骨下1/3按压比在胸骨中部按压能产生更高的血压,利侧手与胸骨接触可提高按压效果•按压频率增加胸部按压频率可提高生存率,推荐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发生,达100次/分或120次/分,至少不能低于70次/分。•按压时胸壁回弹两项临床实验表明,使用阻抗临界装置和完全胸壁回弹技术可使ROSC、存活入住急诊科和ICU的患者增加24/12/2624/12/2617172010心肺复苏指南暨专家共识推荐:按压深度:欧洲复苏学会(ERC)/AHA推荐,对成人心脏骤停患者的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