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拉贝日记》有感范文参观拉贝旧居有感在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我和舍友们去参观了XX县区广州路小粉桥1号的拉贝旧居,深刻的了解到在南京人民处于危难时刻时拉贝救助大家的意义。在历史上的1937年8月,日军开始了对南京的狂轰滥炸,在这一危难时刻,任西门子南京分公司经理的德国人拉贝星夜兼程赶回了南京,他在自家院子里修筑了一个防空洞,提供给家里的佣人和附近的居民使用。1937年11月,拉贝和一些西方人设立了一个安全区,希望在南京沦陷的最危险时刻,为难民提供一个躲避场所。后来拉贝被推举为安全区主席,并写下了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他还将当时的情景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日记长达2400多页,真实记录了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暴行。拉贝的住宅小粉桥1号是安全区的其中之一,被称为“西门子难民收容所”,难民最多时这里收留了630多人。拉贝旧居并不大,房间里有一些简单的陈设,难以想象当时这里容纳过六百多人。在查阅资料时我了解到拉贝是一百多年中德关系史当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各个国家的人非常敬佩他。在2006年10月31日,德国驻上海总领事dr.roehr曾在南京拉贝故居落成仪式上的讲话中说道:“还有谁能比他更好地代表德中两国之间的友谊呢。”在拉贝的墓碑上,刻画了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八卦图。拉贝有个中文名叫“艾拉培”,南京人民写给他的感谢信中,对他就是使用了这个称呼。在1996年12月,拉贝的外孙女莱茵哈特在美国纽约公开了《拉贝日记》,拉贝旧居才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2003年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访问南京大学后,积极推动故居修缮和改建计划的启动。2005年12月6日,南京大学与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西门子公司签订协议,除修缮故居外,并将在故居原址建立“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拉贝国际和平与冲突化解研究交流中心”,2006年免费对公众开放。第1页共2页1937年12月至1938年初,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这是日本在中国所犯的累累罪行之一,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后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历史不容篡改,不断有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和其他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人为此提供揭露真相的材料,为世人还原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而《拉贝日记》是近年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拉贝日记把自己当时的亲历亲见亲闻具体的描述了下来,没有人能否认其可信度。在写作日记的同时,拉贝还精心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并对这些照片作了详实的说明。这些文字对中日交战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政治是非作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拉贝在对中国对被侵略讨回公道一事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在那样一个混乱时代,能够这样做的人无疑是善良与公正的,这一精神,将会永远流传下去,为世世代代的人所敬佩与学习。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