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单隧道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中期疗效观察VIP免费

单隧道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中期疗效观察_第1页
1/25
单隧道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中期疗效观察_第2页
2/25
单隧道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中期疗效观察_第3页
3/25
单隧道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中期疗效观察黄华扬区永亮陈帅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运动医学中心前言目前,重建前交叉韧带方法很多,较有代表性的是单束重建和双隧道双束重建,对其结果也有不同的评价,单隧道双束在某种程度上讲相互弥补了两者的不足,又具有其优点。胫骨扇形AM→髁间窝外侧壁前侧近心端PL→髁间窝外侧壁后侧离心端一、一、ACLACL的解剖及力学基础的解剖及力学基础1、形态:2、力学:AM:伸屈过程保持张力屈曲60°时最大。PL:伸时张力大,屈曲>30°松弛。3、功能:防前不稳,辅助侧向及旋转稳定。一、ACL的解剖及力学基础单束重建恢复膝前向稳定良好,旋转稳定差。90°,60°胫骨前移。30°胫骨前移;00°、、3030°旋转明显增加。4.Zantop认为:AM离断:PL离断:5、解剖图一、ACL的解剖及力学基础二、双束双隧道的优点二、双束双隧道的优点前向稳定前向稳定辅助旋转稳定辅助旋转稳定早期恢复本体感觉早期恢复本体感觉中远期成功率:80~90%;两者无差异;双束优于单束;三、双束双隧道与单束单隧道存在的争议三、双束双隧道与单束单隧道存在的争议1、单束单隧道:2、前稳定:3、旋转稳定:双束早于单束。双束早于单束。无差异。无差异。有差异。有差异。4、恢复本体感觉:5、主观及临床评分:6、客观(IDKC、轴移):三、双束双隧道与单束单隧道存在的争议三、双束双隧道与单束单隧道存在的争议四、双束双隧道的缺点四、双束双隧道的缺点DoubleBundleorDoubleTrouble?手术难度及时间重建失败风险增加外髁骨折风险翻修困难五、争论之下,寻求平衡五、争论之下,寻求平衡————————单隧道双单隧道双束?束?屈曲0°、15°、30°、60°、90°外翻和内旋胫骨GadikotaHR相关研究四股单束重建ACL单隧道双束重建ACL结论:双束更接近正常ACL生物力学五、争论之下,寻求平衡五、争论之下,寻求平衡————————单隧道双单隧道双束?束?1、具有双束双隧道相似的形态五、争论之下,寻求平衡五、争论之下,寻求平衡————————单隧道双单隧道双束?束?2、具有与双束双隧道相似的功能五、争论之下,寻求平衡五、争论之下,寻求平衡————————单隧道双单隧道双束?束?3、克服了双束双隧道的缺点1、术中双隧道贯通固定困难2、隧道错位3、外髁骨折4、翻修困难5、手术时间延长五、争论之下,寻求平衡五、争论之下,寻求平衡————————单隧道双单隧道双束?束?1、防旋2、本体感觉4、弥补了单束单隧道的不足五、争论之下,寻求平衡五、争论之下,寻求平衡————————单隧道双单隧道双束?束?六、单隧道双束重建技术要点1、调整双束在相近的解剖位置股骨侧(皮股骨侧(皮外)外)胫骨侧(皮外)2、螺钉导针应置于两束之间六、单隧道双束重建技术要点3、拧入界面钉时AM向上、向内PL向上、向外六、单隧道双束重建技术要点18-35岁,平均26.3岁32例随访24-48个月,平均36.5个月8例七、临床资料本组40例,均为男性。年龄:运动伤:交通伤:病程:所有患者均有膝关节疼痛、跛行、“打软腿”和股四头肌萎缩,其中5例伴有膝关节伸屈受限。症状:体征:七、临床资料麦氏征(+):8例,抽屉试验(+):27例,Lachman试验(+):40例及轴移试验(+):40例七、临床资料评分术前术后比较IKDC分级C级8例A级36例χ2=57.46,p<0.05D级32例B级4例Lysholm评分61.78±1.8693.48±2.43t=13.385,p<0.05手术录像结束语本方法手术难度低、风险低、省时,弥补了单束与双束不足,仍需继续探索及进行相关实验研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单隧道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中期疗效观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