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在戴家场镇的实践与思考戴家场镇中心学校肖中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学校逐步推行校长负责制。1988年,樊友金同志就任戴家场镇教育组组长。随即,他在戴家场镇各中、小学开始推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至今“两制”即:“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在戴家场镇的实践已有26年。一、“校长负责制与教师聘任制”流程民主选举与上级考核产生校长→校长任命中层干部→校长和中层干部共同决定班主任→班主任与学校领导共同选聘科任教师→科任教师决定是否应聘→教师选择学校。“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流程图示如下。→→↑教师选择学校↓←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的主要成效目前,在戴家场镇各中小学进行以“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学校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将竞争上岗、激励机制引入学校,打破了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上的僵化局面,使教师任用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是促进了学校人事管理的规范化,提高了办学水平。校长负责制初步确立起校长在办学中的主导地位,理顺了职、权、责的关系,校长依法享有人权、财权和教师指挥权,调动了校长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年一度的学校分等评估和对校长的考核,将校长的工作与全体教职工的荣辱得失紧紧连在一起,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二是引了入竞争、激励体制,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教师聘任制实行后,聘“香”了好教师,聘“慌”了后进教师,所有教师都受到了极大震动。师德好、业务精、工作勤奋的教师都争着要,任其自行选择。而思想和业务水平低、工作态度差的教师,则颇受冷落,这样聘任上岗制形成的竞争环境,促使教师敬业爱岗、勤奋上进意识大大增强。三是戴家场镇教育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学校用人制度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他们积极开展各项课堂实验,组织各种教研教改,加班加点抓教学、抓质量,学校的教育成绩得到了较大提高。二十多年来,戴家场镇中考初考,屡考不败,一直处于我市前列。实践证明,在农村中小学实行“两制”,对于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增强学校办学活力,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地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民主选举与上级考核产生校长校长任命中层干部校长和中层干部共同决定班主任班主任与学校领导共同选聘科任教师科任教师决定是否应聘2三、“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实践中的问题1、一方面,权力过分集中,导致校长的权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制约,从而为校长的专权,甚至腐败,提供了条件。如果校长选择不当,就有可能导致滥用职权,贻误工作。2、另一方面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中小学在教师聘任方面的权力有限,权限不足。想要的人进不来,不想要的人送不走,这成为校长面对的难题。中小学在教师的辞退、职称评定方面享有的权力也很小。例如,某教师教学确实存在问题,但由于学校不享有人事处理权,只能将其调离教学岗位并安置在传达室工作工资保持不变。在实践中,虽然学校实行了所谓的聘任制,很大程度上,其实质是只有形式,没有内容。教师还是“国家的人”,端的还是“铁饭碗”,因为真正教师人事权在人事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而不在中小学,学校没有能真正享有此项权利。3、各校评价考核方案不够完善、不够科学。评价考核方案中,尽管有平时表现、考勤、教学成绩、民主评议等内容,且教学成绩也占30%的比例,但由于其他方面很难拉开档次,弹性较大的还是教学成绩,因此在实行聘任制中,教师的去留普遍的做法是由学生的分数说了算。而所谓的“末位淘汰”的末位,说是综合考核后的结果,实际上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学生的考分。这是应试教育在评价教师上的顽强表现。应试教育以考分选拔学生,校长就以学生的考分聘任教师,这样的教师聘任制强化了应试教育,这与我国的国情分不开,并由此导致了诸多新问题。四、“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的几点思考1、明确“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处理好三种关系: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与同级党组织的关系,与教师代表大会或工会的关系。校长负责制就是指在上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