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十年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之无奈VIP免费

十年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之无奈_第1页
1/4
十年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之无奈_第2页
2/4
十年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之无奈_第3页
3/4
十年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之无奈(2009-09-1920:31:58)转载标签:教育改革教育杂谈从师范学校毕业的那刻起,曾经立志要做一名无尚光荣的人民教师。事实上,在过往的十年岁月里,我的确是遵循内心的旨意,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工作中,不惜牺牲自己很多的业余时间,备课、批改作文、出板报、帮助学生排节目……每次,在忙得不可开交甚至有些自我埋怨时,却总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每当那时却也总感到了自身价值的存在,毕竟那些对于从小就有自卑感的我来说,是一种信心的积累。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我依然如从前般尽职敬业,依然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依然尽自己的所能把这样工作做到最好,但是,扪心自问,真的已经不喜欢这份职业了。也许所剩的是源于自身的责任心,源于一直以来做凡事都要认真的一种习惯吧!细细想来,不喜欢教书并不源于教书本身,而是讨厌如今教育体制下作为教师的总总无奈及作为一名教师的不容易,同时也为身在今天的那些孩子们感到阵阵的悲哀。不喜欢教书源于现如今二期课改下越教越难的语文。回首自己十年来的教书生涯无不发现十年来的小学语文不知跨了几大步,让教书者无所适从,让学习者苦不堪言。一难:识字难。如今的小学生,入学前不认识一定量的汉字,待进入小学后依照一册教材40篇课文的进度,必须是一、两天教一篇新课文,而这样的教学速度是很难让学生完全消化的。学龄前基本已认字的学生尚且能适应,学龄前认字不多但智力水平相当不错的孩子通过努力也能应付,只是苦了那些学龄前认字不多,且智力又平平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说没有足够的时间反复,是很难一下子把这么多生字完全消化的。一两天教一篇新课文对于他们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家庭陪读力量的补充是很难跟上学校教学进度的。于是,从一年级起,似乎大多数的孩子没有家长的陪读是无法更牢固的掌握新授知识的。然而,回首一期课改,以一年级第一学期识字量为例,那时的学生每学期学20—25篇课文,一学期下来识字量在100多字,而二期课改后的学生光生字的识字量一学期下来就到达了400多字,这还不包括每篇课文后要他们认读的词语、课文中出现的不是生字却又是他们不认识的字等。这也就成了现如今许多家长困惑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小时候不需要人陪读,现在的孩子离了我就没法学习。起点提高了那么多,孩子累啊!殊不知家长老师更累!二难:拼音难。拼音本身的难度其实并没有提高,但是由于学拼音的时间缩短了,且关于拼音的一些考试题型也丰富了,所以难度也就自然提高了。一期课改时,拼音的学时在10周,并且在这10周里是集中学拼音,不认字,因此孩子们都觉得不累。二期课改后,拼音的学时也在10周,然而却不是集中学拼音,而是在每节语文课里划出10分钟时间学拼音,其它时间基本用来认大量的生字,学习阅读课文。先暂且不谈这两种学拼音的方法哪种更科学,但至少第一种方法能够让大部分的孩子不觉得累,而第二种方法虽是拼音、识字、阅读同步进行,实则没有家长的后备力量大多学生都无法自行消化掌握,于是学校学完后,回家还得练习。这就是家长们常说的:为什么我们小时候学习都有时间玩,他们却没有。另外,从拼音考试的题型看,也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孩子会拼是一回事,但要把哪些汉字是前后鼻音,哪些汉字是平翘舌音,哪些汉字是整体认读音节、哪一个汉字的拼音怎么写、声调怎么加等要一一在卷面上做对又是另外一回事。回想我们当初学拼音无非就是会拼而已。那么这样看来,考试的难度增加了,自然孩子就学得累了,回家需要复习巩固的时间也就多了。三难:课文难。前面谈到二期课改后,课文的数量较原先翻了一倍,数量的增加已经是让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了。然而在增加数量的基础上,课文的难度也不知上升了几个台阶。就拿我们现在长宁版的三年级第一学期的书为例,竟然出现了很多在以前五年级都不会出现的语句。如17课《星星》一文中,第一节引用了郭沫若先生《天上街市》中的语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有美丽的街市……像这样的文学表现形式实在不是很适合出现在小学三年级第一册的课本中。如20课《巫峡》...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十年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之无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