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内容。2、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3、学生能够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劳动的人民音乐家。教学重点:1、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意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课文内容,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真情1、课件出示,营造氛围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画像和他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随后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并随乐声简介贝多芬。2、揭示课题,板书齐读(1)看来,同学们都沉浸在美妙的乐曲声中了,你们知道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吗?(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3)关于《月光曲》的创作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你们想了解吗?二、庖丁解牛显真情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字词。莱茵河入场券蜡烛盲姑娘琴键恬静汹涌安详陶醉(注意强调“券”的读音,随机理解“恬静、安详、陶醉”的意思。)(2)同学们刚才认真地读了课文,那么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的哪一个地方是直接描述创作《月光曲》的?(8、9自然段)3、直奔重点,体会意境(1)请大家自由地、深情地朗读这两段,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桌或老师听。(2)借着这清幽的月光,心情激动的贝多芬开始即兴演奏了,当穷兄妹听到这首曲子后,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请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3)他们看到了什么?谁来读一读文中的句子。出示: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a、同学们闭上眼睛来读一读这些句子,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试一试你能看到怎样的画面。b、交流,读了这些句子,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c、穷兄妹俩听着这首曲子看到了这么美丽的画面!让我们闭上眼睛放飞想象,再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月光曲》!(播放音乐,师感情朗读描写穷兄妹俩联想的句子)d、同学们都来读一读这些句子,你能体味到贝多芬琴声的旋律怎样变化?(播放音乐,学生读书)e、学生交流读后体会。(师引导板书:轻柔缓缓沉重刚健高昂激荡)f、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音乐的旋律变化,读出贝多芬的情感变化,读出兄妹的惊喜。(生齐读第九自然段)三、紧扣“三不”悟真情如此美好的乐曲,贝多芬是在怎样的心境和激情中创造出来的呢?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第2-7自然段,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1、不期而听动真情(1)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从“幽静”一词能想到什么?(2)对,这样的环境就叫“幽静”。在这淡淡的月光下,幽静的莱茵河畔,贝多芬听到了断断续续的琴声,想想他此刻的心情该是怎样的?(3)读第三小节,从兄妹俩的对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4)假如你是贝多芬,听了姑娘的琴声和他们的对话你会有什么感受你还会为他们做些什么?2、不请而进遇知音贝多芬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盲姑娘善良的品质和对音乐的热爱,让贝多芬为之触动,正如你们所想,他推门进去要为这位盲姑娘弹奏一曲,满足她的心愿。请同学们读课文第四、五、六三个自然段。(1)“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从盲姑娘的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2)贝多芬是著名的音乐家,他的演奏不只是技巧,而是凭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赋予乐曲的感情。在这么一个小镇上,在一所茅屋里,贝多芬遇到了一个能够多凭借音乐与他进行感情交流的人——知音,他此时会是怎样的心情?(3)此时,贝多芬很自然地产生了“伯牙为子期而弹”的激情,他告诉对方自己是谁并不重要,他只想——(生:为姑娘再弹一曲)(4)再次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