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整体设计新《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例如利用步长估测教室的长度。”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和技术中最基本的测量,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所必备的。刚开始学物理的八年级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使学生了解测量的必要性是这部分内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第1节首先给出了两张图,让学生先观察后测量,认识到人的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从而引出使用测量工具或仪器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在明确测量的必要性后,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研究性学习来总结长度和时间的知识,达到能够规范地使用测量仪器和进行正确测量的目的。本节的重点是要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过程中通过两次分组实验,一次是用刻度尺测长度,另一次是用停表测量时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亲自体验,学会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有效地突出了重点。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和例题分析实现难点突破。在教学中应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生间讨论交流,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知道测量有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2.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1/1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教学难点1.正确记录测量结果。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测长度工具:刻度尺、皮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计时工具: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如图甲所示;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2/15甲乙活动导入用眼观察甲、乙、丙三幅图,在图甲中帽檐直径AB、帽子高CD哪个较长?在图乙中上下两根线段一样长吗?在图丙中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回答:(1)目测的结果是怎样的?(2)用尺子量一量再比较,看看有何发现?古诗导入多媒体播放配画诗《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分析诗句中哪些词句分别对应于描述长度(距离)、时间。推进新课一、长度的单位提出问题想一想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自学课本还有哪些新的单位?讨论交流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归纳总结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长度单位还有3/15甲乙丙千米(符号为km)、分米(符号为dm)、厘米(符号为cm)、毫米(符号为mm)、微米(符号为(μm)、纳米(符号为nm).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为: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跟踪例题下面是小亮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算式.(1)5.2m=5.2m×100cm=520cm(2)6.5×106μm=6.5×106×10-6=6.5m(3)36μm=36μm×1000=36000nm【解析】进行单位换算时,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答案】四个算式最后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但中间的格式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