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西周推行封建制度,周公制定完善和推广分封制,确定宗法制及相关道德法规,重视家族和祭祖,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环境宽松: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等旧制度(周礼)走向崩溃,不再有很高的权威,学术环境宽松。尊重人才:东周王室衰微天下乱、诸侯崛起,诸侯为了在争霸中胜出,纷纷招揽天下人才,士大夫(知识分子)阶层活跃和受重用;私学兴起:春秋战国时战乱频繁,很多贵族在战争中沦为平民,不少士大夫(知识分子)兴办私学,评论时局,寻求恢复社会秩序的良方,把本来只保存在贵族社会中的知识带到民间。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所谓“争鸣”,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子及道家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著有《道德经》,充满着哲理和东方智慧。老子11.创始人.创始人《道德经》知识拓展知识拓展《老子》这个书当中,就五千多个字,讲到“道”的地方有七十多处。他是多么重视道,尽管道到底是什么?现在还有不断的争论,但是有一个大家是共通的,道就是宇宙的本体,事物种种的玄妙,都是因为从道里边出来的。如果我们认识了道,知道了万物的玄妙,那你看我们活着是多么令人愉快的一个人生。《老子》是个智慧的书。他给人们诉说着道,辩论着道,就希望人们得道。如果你是搞政治的,你细细地读他的书,就可以学到好多的道。你搞经济的,你搞教育的,你要健身的,你要教育孩子等等,里面都充满着智慧的道,都能给你一种智慧的启迪。日本禅学大师铃木、俄罗斯托尔斯泰都自称是“《老子》通”。黑格尔认定老子与希腊哲学是世界哲学的源头。2.老子及其道家思想(1)(1)唯心:老子的思想核心是唯心: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认为“道”。认为在在变变幻幻无无常的世常的世界背界背后后,有不,有不变变的的““道道””存在存在,,“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人要顺应“道”而生活。要顺应“道”而生活。老子认为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折断,柔能胜刚。人若甘于柔弱,便能够不受伤害,免于痛苦。(2)(2)辩证: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有辩证: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且可以互相转化。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且可以互相转化。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是百姓满足於原始简朴的生活,不奢求物质的享受。(3)(3)无为:老子在政治方面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老子在政治方面主张“无为而治”老子名言欣赏:以柔克刚以德报怨大智若愚深藏若虚辩者不善善者不辩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欲取先予欲擒故纵遇弱示强遇强示弱善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无为而无不为。——老子《道德经》庄子认为:人应该看破事物间的差异,不做物质和欲念的奴隶,便可以达到精神的逍遥和快乐。庄子还认为,人应该顺从自然。庄子的文风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庄周)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了深远的影响。战国时期韩国太子韩非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1)积极变法革新;(2)以法治国:明法令,严法典;以法治国:明法令,严法典;(3)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法、术、势相结合治国。(“势”是君主的政权、威势,即权威)知识拓展知识拓展法家思想的代表:韩非子秦王借法家思想振兴国家,实现统一大业。统一后,秦始皇继续厉行法治,结果呢?——法家理论可得天下而不能治天下。——天下大乱,15年便灭亡。历史启示?诸子百家学派代表主要思想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道家墨家法家老子庄子“无为”唯心论朴素的辩证法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认识论商鞅韩非子逻辑学遵循客观规律办事政治变革;法治;加强中央集权导致百家争鸣原因有:①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发展起来②周王朝衰落③原来属于贵族底层的”士”在政治生活中十分活跃④私人讲学兴起和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源是A、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和变化B、“士”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