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个有效的经验材料王履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而积极探索并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是一个重要切入口。让我们“点击”作业布置,“刷新”内容形式,“链接”创新发展。注意书面练习与动手操作相结合、课本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相结合、知识性作业与创造性作业相结合等等,进而逐步实现小学数学作业方式的多样化,让更多生活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课外作业练习中解脱出来,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和反馈,而学生的作业就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学习效果的反馈。教与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是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体现因人而异的弹性化和培养兴趣的人性化,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给学生更大的思维发展空间,不断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这也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内在要求。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步将“作业布置”转向“作业设计”,在作业内容与形式上改革和创新。注意书面练习与动手操作相结合、课本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相结合、知识性作业与创造性作业相结合等等,进而逐步实现小学数学作业方式的多样化,让更多生活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我们在任教三年级数学时,是这样设计作业的:一、变“乏味”为“趣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唐僧师徒四个去西天取经,因天气炎热,悟空叫八戒去找西瓜后,悟空说:“为了公平,每人吃1/4个西瓜。”八戒嫌少,表示不同意。悟空说:“那你就吃1/5个西瓜吧。”八戒傻笑了,唐僧听后斥责悟空:“不得欺骗八戒。”问悟空是否欺骗了八戒?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特别要在“寓做于兴趣之中”上下功夫,最好把数学知识编成故事、童话、游戏等形式,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来劲,就跃跃欲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变“机械”为“探索”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1、观察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时,布置这样的作业:观察一些正方形和长方形,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2、调查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如:“农村新貌”教学后,让学生调查村庄里或社区里一些数学数据,进行计算。3、实验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如:学习“千克和克”后,要求学生称一称体重,书包的重量等,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学习了“正方形和长方形”后,让学生用多个小正方形拼成各种类型的正方形和长方形。4、小课题探究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如: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后,要求学生用四根3厘米和四根5厘米的小棒,摆成不同正方形和长方形,加深对正方形和长方形不同的算法研究以及特征的研究。三、变“书本”为“生活”“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数学课作业也应将触角伸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