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韵悠悠荡河苑——济源市河苑街小学竹笛艺术教育侧记笛子是中国汉族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笛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以其音色亮丽旋律欢快广受人们的喜爱,一直是我国学校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并且以小巧、易学、携带方便而更加容易普及。近年来,济源市河苑街小学就以竹笛普及作为艺术和特长教育的切入口,在全校师生中进行竹笛吹奏的推广,使悠悠笛韵飘荡在河苑街小学的上空,让艺术之美如润物无声的春雨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坚持,让艺术之韵丝丝渗入学生心田5月的清晨,小雨淅沥,当笔者踏着悠扬的笛声漫步来到济源市河苑街小学时,不禁被从各个教室飞出的婉转笛声,从孩子们唇边流出的美妙音符而陶醉了。河苑街小学的杨红怡校长告诉我们:“一个学校要发展并充满活力,创特色,铸名牌,提升品质,增强吸引力很关键,将竹笛引入校园,成本小,易普及,好处大,当初产生这个念头很偶然,现在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杨校长给我们介绍,2009年学校刚刚开始在学生中进行竹笛普及时,有一部分学生家长心有疑虑,甚至反对,有的家长还因担心吹笛子会影响孩子的文化课成绩而转了学。时隔四年,孩子们的成绩不但没受到影响,反而在行为习惯、文明礼貌等方面进步很大,孩子们还可以在学习之余吹吹笛子放松身心,连性格也变得乐观开朗了,举止也变得更加优雅了。练吹笛子真有这么大的魅力吗?五年级一班的小娟不假思索地回答了笔者的提问:“每当我沉浸在悠扬的笛声中时,总觉得生活是那么美好,音乐仿佛把我带到了另一个看不见的美好世界。”六年级一班的杨佳宁同学也告诉我们:“三年的笛子学习,使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我不仅学会了吹10多首曲子,还懂得了很多乐理知识,以后升高中音乐考试我就不怕了。”看到吹竹笛有这么大的好处,那些让孩子转学的家长找到学校非要再把孩子转回来。济源市竹笛葫芦丝学会杨烈禹会长兼任该校的笛子课,他饶有兴趣地向我们介绍了练吹笛子的好处:“竹笛是典型的民族乐器,吹奏笛子可提升人的气质,让人充满自信,替代运动锻炼,舒缓压力,开发大脑,培养注意力。”他一边讲还一边比划着进行示范,那份对吹奏笛子的投入和认真,那种对竹笛教育的热爱与激情,让从未吹过笛子的笔者也有了想学笛子的冲动。在基础教育由应试为主向素质全面转轨的过程中,学校很多时候处在一个举步维艰的境地,在群众还常常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学校质量的社会背景下,在家长们的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的情况下,艺术教育,虽然是很多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但真正能坚持下来并做好的却不多。而济源市河苑街小学从2008年至今,在全体学生中普及传统民族乐器竹笛,不仅四年如一日地将这项活动坚持了下来,而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几年来共有近百名同学达到了学校竹笛考核的十二级或特别等级,张大千等50余人次在省级比赛中获得金奖,杨明等三名同学在2012年全国笛子专业比赛中荣获铜奖,河苑街小学也因为在竹笛艺术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被河南省笛子葫芦丝协会认定为“竹笛教育培训基地”,该校的笛子普及工作受到了国家、省、市笛子音乐学会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文化,让学校发展底蕴层层深厚走在河苑街小学的校园内,我们不仅能听到优美悦耳的笛声,更能感受到学校无处不在的笛子文化。走廊外布置精美的笛子名家介绍、笛子历史发展、有关笛子的诗词板面,18个教室都悬挂着笛子教育的阶段目标与基本要求,学生人人手中都有自编自印的《笛子基础教材》,班班课程表上安排有笛子课程。主管副校长苏志军向我们介绍,学校常年坚持每天中午有一节20分钟的笛子练习课,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接受水平不同,各年级安排的练习曲目也不同。学校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曲子伴奏,这样的练习,学生学得快,吹得准。为了让学生吹奏笛子的积极性可以持续,并在长期的学习中发展成为终生的爱好,学校还定期开展竞赛活动,以赛促学。四年多来,学校每周五下午都要以年级为单位,举行班级笛子对抗赛,评出名次,进行表彰,并每学期逐生考核认定等级,颁发证书,将成绩计入学生综合评价。为了更好地指导和引领学生,学校定于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