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作为教与学的交汇点,不仅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途径,也是教师反馈、反思、调整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统一作业:1.作业,应强化拓展和延伸新课标教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是注意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教材体系。教材的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封闭的,而是用各种形式联系到课外,联系到别的学科,直接通向丰富多彩的社会、自然、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特点,设计多样的向学生生活扩展和延伸的作业练习。构建阅读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2.作业,应突出实践与探索语文教材内容涉及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科技等知识领域的方方面面,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探究、体验的空间。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综合性作业,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动手实践的能力。(1)查阅性作业。如,在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精神,可布置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阅有关詹天佑和当时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的有关资料,为深刻理解课文作铺垫,并培养其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2)专题性作业,即围绕一个专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完成系列调查报告。如在三月“植树节”活动中,组织学生查找树木种植与生长的资料,调查树木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人们对树木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情况,最后写日记、开班会、出小报、讨论交流等。(3)关注社会动态性作业。如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记录自己最关注的新闻:观看动画片,学写短小的童话、科幻故事;观察大自然中的某种现象,写观察日记;了解某种产品的性能、用途,学写产品说明书、广告语等。(4)阅读积累性作业。阅读课外读物,做读书笔记,办手抄报;背诵经典古诗文,在班上举办诗文朗诵会;收集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春联、民间故事,在班上交流。(5)实践性作业。练习书法,在班上举办书法展览;走上街头,查找纠正街道两旁的错别字;搜集本地文化、资源,关注家乡历史及发展……另外,还有探究性、交流性、参观性的生活化作业设计等。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去研究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做生活、学习的主人。这样的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又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3.作业,应注重运用性与操作性教师依据学生实际水平精心设计形式新颖、灵活多样,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作业,可使学生在情趣盎然中增长知识、运用知识、发展智能。如:学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让学生自己制作连环画《我家乡的四季》,并附上解说词。这样的作业,学生兴奋,老师高兴,有时连家长也会参与,一举多得。4.作业,应体现个性与自主作业的个性与自主主要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设计、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学生作业可以自己布置,互相布置,学生自己决定每次作业的题目、数量和时间,并允许学生学习超过教学进度的教材,设计预习性作业。例如,减少机械性抄记作业,实行基础性作业自己定制制度,对生字、新词、句段的抄记采用自己定量的方式。再如,同类作业实行难度选择制,把一个较难的问答题或小练笔,改成两三个难易不同但训练类型相似的题目,形成梯级,让学生选择其一,这样很好地照顾了个别差异。另外,适当增加一些给主题但又不限形式、内容的综合性作业,发展学生的个性,例如每到农村春忙、秋忙季节,给学生安排这样的作业——“春种,我是家里小帮手”、“我也在秋季收获”等,看谁观察仔细、想得周到、做得真诚、体会深刻,然后再写下一小段日记,把自己所思所想所做记下来。这样的作业设计把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学生自主地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乃至作业要求。在作业中投入了自己的智慧和激情,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地体现。